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今夜無眠』——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制的微小衛星發射成功
2004-04-19 18:25: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19日電 題:『今夜無眠』——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制的微小衛星發射成功側記

            記者 閆智凱



  北京時間4月18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自主研制的『試驗衛星一號』科學實驗小衛星送入太空。

  北京時間4月19日10時07分36秒,『試驗衛星一號』正式進入軌道後,在通過哈爾濱工業大學上空時,小衛星地面站收到由『試驗衛星一號』下傳的第一批遙測數據。


放大後的衛星軌道圖



  用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和義的話說,就是『大家都興奮無比,大家都掉淚了,今夜無眠!』

    今夜無眠,當歡樂穿越時空,激蕩豪情無限

  哈爾濱工業大學衛星地面站在衛星發射後的第一時間——北京時間4月19日0點10分23秒——衛星剛剛同火箭脫離,衛星上的保護罩剛剛打開時,捕捉到來自『試驗衛星一號』小衛星的信號,並初步確定『試驗衛星一號』進入預定軌道。


工大地面小衛星測控站的工作人員在接收衛星傳輸回來的數據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郭慶教授臉上滿是倦意,眼睛裡都是連續熬了幾夜後留下的紅血絲。他說:『18日晚,我們十多個人都守在地面站裡,沒有人回家,西昌那邊傳來發射昇空的消息後,12分鍾後,地面站接收訊號的儀器叫了一聲,聽到聲音後我們跑過去,與推測時間一核實,初步確定衛星已進入預定軌道,當時大家興奮得哭了。』

  雖然已疲憊不堪,郭教授還要繼續監測接下來小衛星在今天內的3次數據傳輸情況,他說像他這樣為了小衛星拼命工作的人,哈工大還有很多。

    心相連風雨並肩,未來不再遙遠

  『試驗衛星一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小衛星,重204公斤,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和西安測繪研究所共同研制,主要用於國土資源攝影測量、地理環境監測和測圖科學試驗。

  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技術研究所譚學治教授介紹說:『哈工大承擔了衛星星上和地面的通信設備的研制,采用一體化設計思想,應用了基於磁控和反作用飛輪控制的姿態捕獲、衛星大角度姿態機動控制、微小衛星高精度高穩定度姿態控制、衛星自主運行管理等多項微小衛星的前沿技術,探索了我國微小衛星技術發展的新途徑。』



  譚教授說,『5年前,我們接到了上級的命令,開始著手對衛星的發射進行研究,為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5年來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有技術方面的問題、有同衛星配合的火箭方面的改進問題,有資金問題等等。其中,工大幾位博士生導師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回家了。』

  『這次衛星的成功發射,證明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小衛星的應用、技術等方面已達到國內領先的地位。在未來的幾年,哈工大將本著高校科研產業化的原則,用小衛星技術為國家、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多做貢獻。』   

    今夜無眠,今夜歡樂無限,今夜禮花滿天

  哈工大航天學院二年級的研究生呂楠已經關注這次衛星研制試驗很久了,『從昨晚10點到今早7點,我一直在工大的BBS上同幾個航天學院的同學交流,並及時發布衛星發射的消息,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睡覺。』

  他說,『這次衛星能夠成功發射,我真得很興奮,也非常受鼓舞,希望自己能發揮工大的精神,盡最大力量為衛星的研制做貢獻。』

  邢志強是哈工大航天學院二年級的博士生,『我平時到學校都比較晚,今天特意起了個大早,7時30分就來了,來時就聽到同學和朋友們都在議論衛星發射成功的事,我奔到食堂,希望能看到早上的電視新聞播出衛星發射成功的畫面,但是很遺憾,很多同學也和我一樣在食堂等待很久,結果失望而歸。』

  『不過衛星發射成功仍然讓我們覺得很欣慰,』邢志強說,『我周圍的很多老師、同學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了,他們的辛苦,我親眼目睹,這次衛星成功發射對他們來說是辛苦後得到的回報。在這個項目裡,工大是主角兒,有這麼多的好老師教育我們,我們感到很驕傲。這次衛星發射成功,證明工大在衛星發射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工大學生也能有機會接觸這種高精尖技術,作為工大的學生,如何利用好這個環境取得好成績,對我們是一個激勵。』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