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半世紀面積減少3萬平方公裡 三江平原濕地亟待拯救
2004-04-20 09:25:5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三江平原是黑龍江省商品糧基地之一,濕地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半個世紀來三江濕地面積減少近3萬平方公裡,造成了三江平原水、土、肥失衡—— 地學工作者提出建議:在濕地生態結構上下功夫,探索適合該區的濕地農業發展模式,推廣田間工程條田化、稻田旱耙旱平。 |
據了解,黑龍江省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濕地面積為8.5萬平方公裡,而三江平原濕地為3.4萬平方公裡,佔全省濕地總面積的41%%。當時三江平原濕地平均水深30厘米,儲存地表水100億立方米。近五十年中,三江平原相繼建起了34個國營農場,使濕地全部鑲嵌在大型現代化農場群的耕地之間。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稻治澇,大規模發展水田、修建強排強灌水利設施等行為,使不少濕地萎縮退化嚴重。而今,三江平原濕地僅剩4489平方公裡,半個世紀濕地面積減少近3萬平方公裡,87億立方米的地表水量也隨之消失。
由於濕地退化,水、土、肥失衡,破壞了脆弱的生態環境,導致三江平原水資源衰減、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旱災及澇災頻繁發生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及地質災害。
那麼,如何拯救三江平原濕地?哪些地方應當還濕?還濕多大面積可確保三江平原商品糧基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地學工作者根據實際調查並結合遙感解譯把還濕目標鎖定在被撂荒的古河道等地,預計同江松花江古河道、黑龍江古河道、撓力河中下游地區總計還濕面積3800平方公裡;其它保護區再向周邊擴展,擴展總面積達1000平方公裡。這樣還濕面積與保護區及現存濕地面積可達近萬平方公裡。
地學工作者還提出,拯救三江平原濕地生態恢復建設應在濕地生態結構上下功夫,加強濕地特有的可對其周邊地區水、土、肥及生物多樣性的控制作用;在低於平原面以下的負地形地區,除有計劃、分階段的退耕還濕、還草工作,還應新建一批蓄水壩和平溝,保持、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探索適合該區的濕地農業發展模式,推廣田間工程條田化、稻田旱耙旱平,采用低壓管道輸水、淺濕灌溉技術等,形成科學的資源與環境生態水利體系;規劃開采現有濕地周邊的淺層地下水,保證濕地涵蓄有足夠的水資源,維持濕地的生態支橕,減輕因開發而產生的災害性現狀問題,建立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管理方案與調控模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