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23日電哈爾濱市市區環城生態圈建設今天正式啟動。三年後,到2007年基本建成,僅種樹一項就達84萬棵。
據悉,環城生態功能圈主要以四環路和江南中環路兩環帶為主,南到工農水庫,西南到運糧河,西北到肇東界,東南到平房區何家村和動力區立新村。向內延伸到221平方公裡的市區建成區,西部內伸到何家溝,東部延伸到阿什河、信義溝,北部延伸到松花江北岸,包括整個松浦鎮、松北鎮、太陽島、松北開發區和萬寶鎮部分村屯。整體將完成3條林帶環繞,3片草原鋪襯,4塊湖泊點綴,4處林園鑲嵌,18條廊道成網,131個鄉、村掩映的163項生態建設工程。工程完成後,郊區新增林地面積達4465公頃,郊區森林覆蓋率增3.08%%;新增水域面積750公頃,保護和恢復草原濕地面積達18000多公頃。全部內容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
作為城市周邊的生態屏障,生態圈起到防風固沙,調節和改善城市氣候,增加城市濕度,改善動植物生存環境,增加城市周邊生物量和提高城市生態效應的作用。
環城生態圈工程一覽
一、環城防風固沙林
1、環市區三北防護林
規劃防護林帶總寬度不小於5公裡,總長度約120公裡。
2、四環路生態林
總綠化面積為2000公頃。建成市郊森林氧吧園,旅游休閑園,寒地文化園,花卉苗木觀賞園。
3、江南中環路生態林
林帶全長113.13公裡,總造林面積為857公頃。
二、綠化通道、生態廊道防風固沙工程
1、12條鐵路、公路廊道
2、運糧河生態廊道
3、馬家溝生態廊道
4、何家溝生態廊道
5、阿什河、信義溝廊道
6、松花江市區段生態廊道
三、草原濕地保護
1、西南草原濕地
保護范圍南與雙城市接壤,北至機場高速路,東起運糧河閻家崗農場乾溝橋,西至機場;長嶺湖周邊至北部沿江草原,總面積約8600公頃,建成西南部獨具草原漁牧特色的生態旅游帶。
2、北部大亮子行洪灘地
規劃面積6100公頃,西起肇東界,東至陽明灘,北自新建前進堤防,南至松花江邊。
3、民主鄉草原保護與沙化治理
松花江堤迎水面一側,面積3330公頃;用搶救式辦法治理區域內5000畝沙化地塊。
四、漁業水域四湖建設
1、天鵝湖:建成水上游樂園。
2、太平湖:建成休閑度假區。
3、長嶺湖:建成水域生態游樂區。
4、阿什河湖:建成集森林、水域、山地為一體的游樂園。
五、四大森林生態園
1、天恆山:遷出殯儀館,新增景觀生態林670公頃。
2、工農水庫:新增生態林10公頃,建成馬家溝廊道起點生態林園。
3、群力:建在道裡區松花江群力堤防南側,面積3平方公裡,建成市區第二座城市森林景觀公園。
4、松北新區:該林園擬在東北虎林園向北、向西、向東三面擴展5平方公裡,建成林海觀虎為特色的第三座城市森林公園、虎林園。
六、環境優美村鎮建設
2007年前將生態圈內7個區、13個鄉鎮、131個村屯,建成達標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