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登記尋呼臺數不足十家 尋呼業退場進入倒計時
2004-05-11 05:04: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5月10日電 來自通信管理部門的數字顯示,目前黑龍江省登記備案的尋呼臺不足10家,登記用戶數為170萬戶,不及三年前的1/4。尋呼業正面臨慘淡經營的窘境,人們不禁想問,尋呼業絕跡的日期還有多遠?

    曾經的貴族

    尋呼業在哈市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1998年左右。據省城調隊的一項調查顯示,哈爾濱經營尋呼的企業在1998年時有100多家,行業營業額近1億元。

    時尚人士方先生是最早的尋呼一族,據他回憶,那時候能擁有一臺數字尋呼機就已經很神氣了,而擁有一臺售價達三四千元的摩托羅拉漢字大顧問尋呼機,光服務費一年就要360元,很多人真是連想都不敢想。

    一位業內人士說,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時人們購尋呼的情景一點兒也不為過,尋呼見證了中國通信發展的一個時代。

    從巔峰跌至谷底

    手機的迅速興起改變了尋呼業的命運,從全球通、本地通到單向收費的小靈通,兩三年的時間,尋呼業從巔峰跌至谷底。

    近日,記者走訪了奮斗路、尚志大街上的多家通信商場,未發現一處尋呼經銷點。在網通營業廳尋呼收費處,工作人員說一個月也就三五個人來交費。記者從某尋呼臺了解到,因沒有用戶,該臺已關閉了省內部分地區的基站,雖然有些地市的網絡還在運行,但用戶少的可憐,連電費都賺不回來。

    銀祥尋呼是當年存留下來的尋呼臺之一,它見證了尋呼由盛變衰的歷史。據該臺經理張清介紹,該臺用戶最多時曾達到26000戶,但現在僅有千餘戶,且使用者多為股票用戶和有登記但並未使用的空戶。

    手機資費一降再降,尋呼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服務上都很難適應市場需求,退出『江湖』已成必然趨勢。

    為何難拆臺

    哈爾濱某尋呼臺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已沒有生產尋呼機的廠家,機器壞了也修不了,幾千萬元的設備就為幾個用戶服務,支出遠遠大於銷售收入。尋呼退出市場是遲早的事。

    黑龍江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從文認為,隨著通信市場的發展,尋呼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但它之所以難『拆臺』,完全是一種機制因素在作怪。幾年前,電信企業一直在盲目找市場,項目投入大、成本高,而要想收回這部分成本就要保留尋呼這塊資產,而且還涉及到人員就業、企業信譽等諸多問題。

    董從文說,對理智型的企業來說,現在應該整合資源、降低成本,並著手進行市場調研,決定去留,還要將其真實情況上報政府主管部門,為市場負責,更要為本企業負責纔是正確的從商之道。

責任編輯:齊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