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八百年文物當成破石爛瓦 金上京宮殿遺址險遭噩運
2004-05-11 09:06: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5月11日電黑龍江幾位農民在對耕地進行"旱改水"的施工中,把從地裡翻出來的"碎石爛瓦"堆在一邊准備丟棄。經考古專家認定,這是歷經八百餘年終見天日的金代灰陶磚瓦和石鑿建築殘件等文物,應屬金上京"朝日殿"的附屬建築基址。

    5月9日,記者隨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阿城市亞溝鎮附近,在一片正在被改造成水田的旱田裡發現了兩處堆成"小山"的大塊磚瓦碎片。在田間地頭,還有不少深灰色"石頭"散落其間。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評春初步認定,這些險些被扔掉的"破爛兒"與兩年來在該地區出土的文物極為相近,應與此地一路之隔的重要文物遺跡--金人每年祭祀太陽的專門場所"朝日殿"--有關。

    得知農民嚴重改變地貌威脅地下文物遺跡的情況後,亞溝鎮政府及時與農戶取得聯系。目前,幾位農民表示願意配合文物保護,同意恢復旱田耕種。

    據了解,為配合301國道建設,文物考古部門於2002年、2003年對阿城市亞溝鎮劉秀屯東的金代"朝日殿"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該宮殿是經考古發掘已知中國歷代皇帝使用的最大的郊祀宮殿遺址,是金人祭祀太陽的專門場所,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揭示當時宋金時期的政治、民族狀態、歷史文化等漢族與漢文化為南北政治主體的歷史狀況,提供了十分寶貴的鑒證資料。

    據趙評春介紹,根據已發掘殿址的形致及出土文物的埋藏、破碎程度推測,這座用來祭祀太陽的宮殿的地上部分,很可能是當時被人為拆毀的。

    有史料記載,金代於公元1115年在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近郊的阿城市)建都後,逐步向吉林、遼寧和中原地帶擴張。為了逐鹿中原,當時掌權的海陵王開始有向"燕京"(北京)遷都的打算。為了逼迫一些反對遷都的皇族離開故土,海陵王拆毀了上京的宮殿和祭祀場所。這次考古發現也印證了史書的記述。

    趙評春表示,文物考古部門將對相關地點盡快采取保護措施。同時他也呼吁,眼下正值春耕季節,農民計劃進行"旱改水"等改變地貌的農田基本建設時,應告知當地文物管理部門,文物部門將義不容辭地進行現場調查,以利於國家文化遺產的保護。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