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1日電曾經紅極一時的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由於騙貸現象劇增,各大保險公司紛紛停辦車貸險業務。但由於保險是按照銀行貸款期限所做出的,所以保險公司由此所受到的損失還無法統計。近日,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幾家保險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得知目前不能正常還貸的達到20%。
近日,記者在哈市一保險公司車貸險負責人處了解到,在黑龍江省私車購買者大多為私款購車,只有10%%左右是貸款買車。這位負責人說,車貸險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人們信譽程度普遍偏低,保險公司當時推出此險種對市場評估不足。1998年開辦時,叫做『汽車銷售分期付款信譽保險』,當時被保險人為經銷商,經銷商將車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賣給用戶。由於一些購車人還款不及時,使經銷商不能及時將錢返給生產商,也有些經銷商攜款潛逃,將所有損失轉嫁給了保險公司。所以該公司在2000年對業務條款進行了調整,改稱『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被保險人為銀行。
該負責人稱,消費貸款本是針對個人消費的,而黑龍江省有此消費能力的人群有限,造成我省此項業務走形,從開始的個人消費貸款提供保險變成對經營性車輛貸款進行保險。而其中又是大多用營運收入還款,本身不具備還款能力,經營人的信譽和經營狀況都影響還貸,這就加大了此項保險的風險。目前不能正常還貸的比例已佔車貸險總業務量的20%以上,虧損已是必然。所以纔提出對此項險種進行清理整頓,但由於貸款最長有5年期,保險公司想完全解套要等到2006年8月份。
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他們曾對一些不能正常還貸的車主進行過核查,結果發現在一些經銷商的包裝下,一個普通農民搖身變成了高薪企業家、公務員。由於同車名但不同型號的車輛差價很大,新車型推出快,致使保險業務員很難鑒別,只能憑經銷商提供的發票辦理保險。而一些經銷商用同車名的高價車型的合格證申請貸款保險,但實際賣出的卻是低價車型,這也給保險公司帶來很大風險。
哈市另外一家保險公司的調查員告訴記者,他們從2001年9月開辦車貸險,2003年初對此險種進行調整。由於新條款與車行、銀行三方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從那時起此險種實際已不受理業務。但真正叫停是在2004年3月31日。他們的車貸險業務只面對哈市,業務量只佔總保險業務量的極少部分。到目前為止已經為近250臺車輛提供車貸險,保額約3000萬。由於他們公司辦理此項業務時審理比較嚴格,都是車行、銀行、保險公司三方進行實地調查後纔承保,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一起賠付案。據這位調查員介紹,該保險公司總公司正在組織專業人員評估市場,重新定費,准備開辦新的車貸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