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5日電家住呼蘭區的農民劉勝纔想不到今年自己成了『香餑餑兒』———由於能幫著買到綠色復混肥,鄉親們個個都找他。『要掙大錢還得搞綠色食品。要生產綠色食品必須得用綠色的原料!』經過多年市場摔打的鄉親們認准了這個理兒。
記者從黑龍江省生產資料公司獲悉,和傳統化肥相比,近年來復混肥、復合肥的銷售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更是大受農民青睞。來自省綠辦的消息是,在他們舉辦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綠色生產資料企業對接會上,全省50多個生產綠色食品的縣市全部派了人來,與參會的20家企業當場簽訂意向性購貨合同8萬噸,相當於省內七八家企業的全年產量。
究其原因,在『免稅、直補』等國家及省裡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鼓舞下,我省農民種地熱情高,捨得投入,為了取得更大的效益,紛紛把目光瞄向了市場更好的綠色食品糧食的種植,直接帶動了綠色肥料的銷售。
需求拉動的同時,綠色肥料自身品質的提高也是其熱銷的一個原因。如沃必達的水稻壯秧劑、鶴崗的富農生物肥等,都是經過實踐的檢驗,深受農民喜歡的產品。在呼蘭利民開發區內,記者看到一家門面並不起眼的綠色生物有機肥廠內,裝車、拉貨的人們忙得熱火朝天,不時還有三五成群的農民前來諮詢。該廠負責人說,他們生產的鮑雅綠色肥料,是針對作物生長全過程的各種營養需求進行原料配伍的。『別小看這灰不溜秋的粉末,它的內涵可大了。除稻糠、雞糞、基本營養素外,光有益微生物就多達20種,而且還有螯合微量元素、?、生長素和強化因子、功能化合物、乾椰仁粉及單細胞蛋白等等,不但對環境沒有污染,還有利於恢復土壤的良好狀況。由於在工藝上采取了槽式高溫發酵技術配以翻轉過氧機,肥料的有效菌存活期可達36個月以上,適用的環境溫度范圍也大大提高。去年首次推向市場,今年就贏得了大量的回頭客,遠在伊春的農民都過來拉貨,忙的時候一周就銷售300噸。』據介紹,從最初的氮、磷、鉀簡單混合,到無害化的農家肥,再到農家肥、功能化合物、有益生物菌、微量元素的科學配伍,綠色肥料已『容顏』大變,過去肥力不足、肥效不穩定等問題已被攻克。
盡管當前綠色肥料產銷兩旺,但專家仍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生產綠色生產資料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推廣使用的宣傳力度,以促進其更快地發展。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林說,要保證綠色食品質量,必須從源頭做起;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必須使用純淨無害的生產資料,如綠色的農藥、化肥、飼料添加劑等。據測算,我省僅滿足綠色食品的生產需求,就需每年投入專用綠色復混肥60萬噸以上,如加上無公害食品生產,需求量更大;而全省的實際生產量遠遠不夠。這一方面是企業自身規模小、實力弱,嚴重制約了其開拓市場的能力;另一方面,農民對綠色肥料的認知程度和購買行為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