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科技列車『駛』入首站牡丹江--專家送科技到振興村
2004-05-17 09:11: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5月17日電(田海君 記者杜麗華)5月16日,正忙著建設高效節能溫室工廠化育苗系統的寧安市東京城鎮振興村農民紛紛放下手頭的活計,大清早就湧向村委會,聽說北京的專家要來講課,村民們都想佔個好地方。

    振興村是牡丹江市有名的蔬菜村。在村裡,家家都種菜,戶戶有溫室,個個都是種菜的老把式。這個村的蔬菜產品有一大半出口到了俄羅斯遠東地區。如今,振興村喊出了『打造遠東地區一號菜籃子』、『建設綠色蔬菜最大基地群』的豪邁口號。

    『扣大棚,咋整能多賺錢,咋整纔能總賺錢?』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66歲的王耀林研究員剛坐下,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問開了。

    看著黑壓壓一屋子的村民,王耀林打開了話匣子:『如果信得著我,我就給大家指十條路。』

    王耀林掰著手指頭跟大家說,一是通過優化結構,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來創新增效;二是開發高性能、多功能透明覆蓋材料,達到節能增效;三是利用良種優勢進行工廠化育苗,達到抗病增產增效;四是節水節肥,高效利用資源來增產增效;五是大幅度提高單產,來增產增效;六是強化病蟲害防治來減災增效;七是通過對蔬菜產品進行采後加工,來提質增效;八是實現設施栽培的機械化,通過增強作業效率來增效;九是通過創新日光溫室的技術來增效;十是通過走產業化之路實現規模增效。

    這十條路讓種了半輩子蔬菜的老把式們開了竅。可針對棚式生產的具體問題,大家又有著很多的疑問要請教。

    『王老師,您說,俺家溫室裡的西紅柿咋得了個「半身不遂」的毛病呢?』種植『以色列189』硬果蕃茄的劉冬生急著問道。

    『走,咱們到你棚裡看看!』王耀林爽快地回答道。

    劉冬生所說的『半身不遂』就是一株西紅柿有半株左右的葉子打蔫,而且總是出現在植株的一側。像這種現象去年在振興村就出現過,村民們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經過認真觀察,王耀林對村民們說,這就是枯萎病,一方面是由於生長期地溫低,棚溫低,一方面是水份大造成的。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農藥進行治療,並打掉植株底部葉片讓果實見光,並增加棚溫,上午棚溫要達到25攝氏度,下午要達到20攝氏度,並在棚底通風。由於此病具有傳染性,要先噴施健康植株再處理病株。『要根除這個病,』王耀林說,『還得考慮用野生蕃茄來嫁接。』

    走出劉冬生的溫室,王耀林又走進村民李志民的溫室。

    看到棚裡大部分的西紅柿已『 拉紅』,而且管護的井井有條時,王耀連連稱贊:『掌握技術的關鍵環節就是整個生長期的管理,這棟棚管理得很到位。』

    『王老師,我們西紅柿都出口俄羅斯,要求大小均一,怎樣纔能做到呢?』李志民問道。

    『要等到植株開三朵花時再統一蘸花,不再開一朵蘸一朵,這樣結的果實基本上就能達到大小均一了。』

    『一個枝叉留幾個果最好?』一個村民忍不住問道。

    『一個枝叉最多留4個果,多了影響生長。』王耀林回答。

    ……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王耀林研究員按計劃要回牡丹江市了,村民們戀戀不捨。

    王耀林臨走時對村民說:『大家千萬記住不要施用高毒農藥啊,這樣會影響品質。』

    『放心吧,俺們這兒早就不用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著。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