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5月23日電 (記者趙華、陳暢、周雯)不斷昇溫的中俄科技合作正在為俄語人纔提供新的發展機會。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郝斌教授認為,未來幾年既懂俄語又懂科技的人纔需求量將會迅速增長。
正在此間參加第六屆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第一次理事會的郝斌對中俄科技合作以及由此帶來俄語人纔的就業前景充滿信心。他說,在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學生和教師們現在經常接到科技產品說明書的翻譯工作,而在過去,他們翻譯最多的是水泥、鋼材、木材、化肥等的易貨貿易合同書。
這對我們的俄語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郝斌說,為適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目前,黑龍江大學正在加緊培養俄語與科技相結合的復合型人纔。有的學生在本科三年級時被要求參加中俄科技合作方面的調研。郝斌說:過去我們更注重語言文學,但現在更多的科技詞匯、科技知識開始進入我們的俄語教學中。學生們也自發地選修計算機、化學、數學等科技方面的專業。
專家認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成為中俄科技合作昇溫的重要基礎。東北與俄羅斯的工業結構類似,俄羅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適用於東北,而且,由於目前俄羅斯經濟剛開始復蘇,技術引進成本相對西方國家較低,更適合我國國情。在歷史上,中俄兩國有著良好的科技合作傳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雙方科技合作達到鼎盛時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俄在高新技術領域開展了一些大型的合作項目,如共建田灣核電站,在山東、浙江、黑龍江等省開始建設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
現在,一些早期與俄羅斯進行科技合作的企業開始嘗到甜頭,並在不斷擴大與俄羅斯科技合作的力度。他們帶動更多的企業關注俄羅斯,由此帶來了新一輪對俄語人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