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金長城萬裡行』紀行之一 探訪古驛三城
2004-05-24 13:25: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5月24日電5月22日,記者從金上京博物館出發,前往第一個目的地城四家子古城。城四家子古城在金史上被稱作泰州,是修建金長城的『工程指揮部』。

    在采訪金泰州的路途上,記者遇到了幾座古城,其中三座論古說今都耐人尋味。如何保護、開發、利用這些古城,確已成為擺在現代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也可以說是先人給後人出了一個嚴肅的題目。

    句古貝勒寨———曾有三朝八帝在此下榻

    汽車左手邊的遠處,是一條消逝的古驛道。公元1124年,舊歷閏三月初一,金太宗曾下令:在金上京與春、泰州之間,每25公裡設立一個驛站———這是當時主要交通工具牛車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是石家古城,史書上稱為句古貝勒寨,它在歷史上的名氣相當大,曾有三朝八帝在這裡下榻,我們熟悉的北宋徽欽二帝輾轉北遷時,遲緩的牛車就拴在城中驛站門前。大奸臣秦檜在沒有成為奸臣之前,也作為『忠臣』在這裡佇足,誓死追隨宋二帝,成為被金宋景仰一時的民族英雄。或許就是這裡恢弘的氣象嚇壞了秦檜,他跑回南宋後,立即成『南人南之,北人北之』的變節大投降派。

    如今古城已變成一家度假村,記者采訪時,度假村正在施工,迎面一棵巨大的水泥制作的迎客松讓人覺得突兀奇怪,且不說建設度假村對古城完全的破壞,就是那水泥砌成的仿古城牆,就足以令游人興趣大減。在靠近拉林河岸的臺地上,我們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抹平的古城牆基,隨便撥開土層,布紋瓦殘片仍會偶爾拾到。考古專家趙評春說,這是最典型的金代建築材料。

    城中有個古井,深不可測,據說,早年柳罐沈入井裡,幾天後從下坎的湖裡漂了出來,真是咄咄怪事,我們只能姑妄聽之了。而那口老井,被安上水泥造就的轆轤,讓人啞然失笑。

    據《金史》和宋人筆記記載,這個小土城子除了接待過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皇帝和金世宗,以及宋朝的徽、欽二帝、遼國的天祚皇帝外,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還有南宋大臣何鑄,他曾奉命審問岳飛,當看到岳飛背上『精忠報國』的刺字,心旌震撼,斷然拒絕繼續審訊岳飛,因此被秦檜派了這個苦差使。南宋使臣中還有《松漠紀聞》作者洪皜。當年,他們是什麼心情?在這裡遭遇了什麼?都無法得知。

    寧江州———完顏阿骨打反遼攻下的首座城

    過了拉林河大橋,便進入吉林省了。在遼末,拉林河是生女真與遼國的分界。

    車到了扶餘縣,就下了高速公路,向西偏南行駛,在松源市北郊,現代公路與古驛道再次重疊,著名的伯都古城坐落在那裡。汽車穿過了『伯都訥鄉是您投資經商熱土』的牌樓後,就到了遼代商埠重鎮寧江州遺址,這也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攻下的第一座城池。遼金時期,這裡是金遼的邊貿重鎮,海東請、北珠等在這裡多有貿易,如今只餘黃土一堆了。

    古城面積浩闊,可見當年的氣魄。一條磚鋪的鄉道穿城而過,在這個歷史遺存的古城上切開一道現代的傷口。古城上玩耍的孩童和城內勞作的農民,已經不知道古城歷史上為何物了。

    塔虎城———遼金兩代的重要州城

    過松源市不久,一座保存極其完好的古城出現在公路中央。

    塔虎城到了!

    趙評春老師說,塔虎城是遼金兩代的重要州城,出土文物相當豐富,一次出土文物就達1600餘件。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塔虎城雖然經過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但雄姿依舊。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長5213米,城牆的建築方法和金長城一樣,為夯土壘築。城高足有五六米,基寬20多米。有『馬面』(射樓),有角樓,有四門和瓮城,兩道護城河依稀可見。

    城東北50米處,有一土臺,問在田間耕作的老農,他言之鑿鑿:『金兀術的點將臺!』這是老百姓對遼金遺址最通行的說法。

    走過三座古城,記者發現古城內不住百姓家。詢問城邊勞動的老鄉,老鄉稱老人說城內殺氣太重,俗稱鬼城,當年有一大膽的農民曾經在城內種瓜,蓋了個窩棚,睡到半夜被『鬼』扔出城外。究竟是看瓜人自己睡毛愣了,還是什麼人搞惡作劇,沒人深究。

    所謂的古城保護不過是在城壕邊立一塊石碑而已,這種保護能有什麼作用不得而知。像石家古城的開發,完全湮沒了舊有的文化,則是一種文化的迷失,如何保護開發古城,真的應該引起重視了。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