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5月31日電54年風雨歷程,被譽為『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的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有過輝煌,也有過迷茫。去年開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春風吹醒了這個『沈睡的巨人』。數控旋壓機床產業化被列為首批國債項目後,更令全廠職工興奮不已。機遇,稍縱即逝。齊一機床拿出了全部『積蓄』,上下一心,投入到這場關乎全局的戰役之中。
自籌資金6000萬為新項目築巢
在齊一機床那一座座高大的廠房裡,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產的陳舊設備比比皆是,而代表當今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設備則寥若晨星,難怪前幾年一些外國專家看後驚呼:走進了『歷史博物館』。
近兩年,全國機床市場日漸昇溫,對於齊一機床來說,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高效率、高精度、數控設備比例較少,大型產品把關加工設備奇缺,成了制約其高速發展的瓶頸。去年夏天,他們獲得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首批國債項目,使職工看到了希望。廠長劉建榮認為,數控旋壓機床產業化,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決不能錯失良機。這樣,在許多拿到項目的企業正等待、觀望的時候,齊一機床就行動起來了。由於大型設備生產周期長,去年11月,他們就向濟南二機床預訂了一臺18米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和兩臺數控落地鏜銑床,為盡早完成新項目做好了設備准備。
今年春天,企業自籌資金6000萬元,為新項目築巢。目前,一座佔地3200平方米的重機制造部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9月完成土建、電力、動力工程,將成為國內機床行業最大的機加裝配車間。
劉建榮說,這6000萬資金可不是小數目,要給全廠職工發工資,至少能頂兩年。但那是短期效益,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在這方面,齊一機床深有體會。1999年,他們開發研制的『多軸控制、五軸聯動』重型臥式加工中心被國家計委批准為全國機床行業惟一一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使他們掌握了西方發達國家長期禁運的世界先進的五軸聯動車削等尖端技術,鞏固了在重型臥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大大提昇了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目前,齊一機床重大產品的數控化率為95%,主導產品中3?5軸聯動、承載能力在32噸以上的重型臥式機床的市場佔有率已達95%。
近年來,齊一機床的主要經濟指標均直線上昇,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已由1999年的幾千萬元,分別增長到4.858億元和3.7億元,職工工資也在成倍增長。
『五軸聯動』項目,不僅盤活了企業,也讓職工嘗到了甜頭。如今,對企業的技改支出和項目投入,職工都舉雙手贊成。
新項目啟動後,六七家投資方盯上了齊一機床
把握好新項目,也就把握住了企業的未來。數控強力旋壓機床,是金屬成形技術領域中技術難度最大的無屑、冷態成型新的工藝方法,是集冷旋壓、機電液一體化、計算機等多項先進技術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隨著我國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國防裝備建設現代化的要求,填補國內空白的大型旋壓機床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憑借它,齊一機床不僅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與封鎖,還將加快向國際一流機床企業邁進的步伐。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後,企業將形成年產數控強力旋壓機床系列產品15臺的生產能力,每年新增產值2億元以上,新增銷售收入1.5億元左右。
板焊分廠工人鄭寶國聽說新項目已動工,樂得好幾天睡不著覺。他說,現在企業的活兒有的是,就是乾不過來,廠裡的設備太老了,早就該換一換了,否則,企業難有大的作為。看來,這個普通的產業工人已經認識到了新項目將給企業帶來的深遠影響。
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隨著新項目的啟動,已有六七家企業盯上了齊一機床,據了解,北京一家研究所正在與之商談合作事宜。廠長劉建榮說,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是企業今後發展的方向,目前,他們不僅和國內的投資方密切聯系,還與德國和加拿大的知名企業進行接洽,力爭將齊一機床做大做強。
另外,一些過去南飛的『北雁』也紛紛回頭。近幾年,由於企業高度重視人纔、新上項目不斷,已有近60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重新回到了企業。人纔的大量回流,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整體技術實力,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如今,機械行業較為紅火,市場供不應求。據技術發展部副部長孫永革介紹,該廠去年末為今年儲備產品合同7億元,今年預計產品合同可達15億元。面對如此飽和的在手合同,全廠職工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企盼著新項目的成功實施,企盼著企業的技術設備、生產能力躍上新臺階。到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億元的奮斗目標,齊一機床人信心萬倍。
項目實施還有3000萬資金缺口
一個大項目從立項到付諸實施,一般得1 2年的時間,需經市裡、省裡、國家層層審批。然而,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項目的准備期、建設期時間過長,往往會貽誤『戰機』。目前,國外歐美的機床大戶『虎視眈眈』,國內閩浙的民營企業『蠢蠢欲動』,對於齊一機床來說,加快新項目實施的步伐,已刻不容緩。
據了解,數控旋壓機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96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6800萬元,企業自籌2800萬元。3個月前,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國家有關部門,至今還沒有得到正式的批復。眾所周知,見不到批復銀行不予企業貸款,而貸款不到位國家貼息則無從談起。因此,企業啟動新項目,只能自籌資金進行。然而,像齊一機床這樣歷史欠賬較多、人員包袱沈重的企業,能自籌資金6000萬已實屬不易,下一筆投入,他們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因此,戰略投資者的引進、各方面的有力支持,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