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6月5日訊題:從『槍對槍』到『商對商』 ——黑龍江中俄邊境采訪記
在我國最北的省份黑龍江邊境,有條蜿蜒數千裡的河流——黑龍江。
黑龍江兩岸分屬兩個大國,南邊是中國,北邊是俄羅斯,兩國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線為界。
5月30日,記者從黑河市出發溯黑龍江北上,途經呼瑪縣到達中國北極漠河。沿途采訪邊防部隊、地方官員和邊民,體會最深的是,中俄邊境的變遷———從對抗到開放,從緊張到祥和。當地老百姓形象地比喻為:從『槍對槍』到『商對商』。
黑河,是我國最早沿邊對外開放的城市。該市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4300多公裡邊境線上惟一一個與俄羅斯州級首府相對應的中國邊境城市。1987年9月2日,一船黑河產的大西瓜運抵對岸,換回了同樣噸位的化肥,因中蘇關系緊張而凍結多年的邊境小額貿易由此恢復。
曾幾何時,中蘇兩國邊境一度處於高度戰備狀態。如今,邊境一派祥和。在黑龍江畔的黑河、呼瑪、漠河,邊境游成了吸引外來游客的一道『招牌菜』,這也給當地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呼瑪縣下崗女工白靜敏在江邊設了個攝影點,一天收入50多元,她笑言『這叫靠邊吃邊』。而在中國最北端的漠河北極村,這個以夏至極晝聞名全國的地方,當年作為前線,現在這裡季節性旅游紅火,僅家庭旅館就開了8家。
6月1日,記者在北極村巧遇前來旅游的美國小伙子安德魯。他剛從對岸俄羅斯過來,在他看來,『中國比俄羅斯發展得快』。這個美國青年的看法和中國邊民感覺相同。走進黑河市區,商業氣氛濃厚,這裡有琳琅滿目的『俄羅斯商品一條街』,還有落成不久的『國際商貿城』。2001年,黑河商人更是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大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建起了首個中國輕工大市場——『中國商業城』。在黑河,除了周日閉關外,對岸的俄羅斯商人都會成群結對過來大包小包地購物,同時帶來軍刀、套娃、望遠鏡、紫金飾品等特色產品。據悉,高峰時期雙邊的年貿易額逾億美元。
兩國地方政府間的往來日趨密切。黑河市政府和阿穆爾州行政公署每年都要舉行兩次高層領導正式大型工作會談。此外,每年還要舉行有雙邊主管領導參加的專項會談30多次。黑河市外事辦公室主任郎勇告訴記者,他至少每個月去對岸一次,有時甚至『一個星期出好幾趟國』。黑河有關方面還特地給對岸布市的外事官員贈送了兩部中國移動手機,以保持熱線聯系。郎介紹說,由於交往頻繁,一些俄羅斯朋友學會了中國歌曲,在酒會上他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唱起《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十五的月亮》等歌曲為中國朋友助興。
中俄邊防部隊的交往也趨於正常化。6月2日上午,記者在北極哨所目擊了兩軍會晤的前奏。我方哨兵通過視頻監控系統觀察到對岸俄方哨所昇起一面藍旗,這是對方要求會晤的信號,隨即我方昇起紅旗,以示回應。不久,我方會晤人員乘快艇前往黑龍江中線將對方相關人員接到我方會晤站。記者在哨所一側的會晤站裡看到,站內布置莊重大方,按照國際慣例懸掛兩國國旗,連吃飯的桌子也是按外交禮儀設置成長方形。據經常參加會談會晤的某部副部隊長介紹,會晤的目的是共同協商處理邊境事務,營造睦鄰友好的邊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