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調查走訪:哈爾濱市城鄉結合處『馬葫蘆』多殘缺
2004-06-12 06:04: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1日電近日,哈爾濱市民林維振被機場路城鄉結合處一『馬葫蘆』磕傷後,9日在哈平路城鄉結合處,又發生一起『馬葫蘆』傷人事件……9日、10日,黑龍江晨報多名記者對哈市各區城鄉結合處的『馬葫蘆』進行了調查走訪,發現井蓋殘缺,井蓋凹凸不平,井蓋周邊環境髒、亂、差等現象嚴重。

    香坊區:『馬葫蘆』凸凹不平

    香坊區公濱路是哈市城鄉連接要道,該段路車流量較大。9日,記者對公濱路朝一中至省氣象臺一路段進行走訪時看到,這裡的『馬葫蘆』高矮不齊,有的高出地面約50厘米,有的則低於地面30厘米,有的還隱藏在垃圾下,這給行人和交通安全帶來隱患。

    在公濱路226號門前,一個『馬葫蘆』正汩汩地向外冒著髒水,髒水順著路面向下蔓延了50米遠,並流進了附近的3個『馬葫蘆』裡,腥臭味撲鼻。據附近居民介紹,這個『馬葫蘆』已被堵好幾年了,夏天這裡是臭水溝,春天是爛泥塘,冬天則成了溜冰場,經常發生車禍。附近幾個原來歸哈市化工四廠管的『馬葫蘆』,現在也沒人管了。據環衛工人介紹,這個『馬葫蘆』天天往外冒臭水,他們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過這個問題,可就是沒人管。他們每次對此處進行清掃的時候,鞋子都會被侵濕。

    在公濱路與旭光街交叉口處,有7個井蓋已被磨得?亮,過往車輛經過此地如同跳著『搖擺舞』。而在公濱路與東門街交叉的路面上,3個井蓋均高出地面10多厘米,過往車輛從此經過時,如同連著駛過幾個『減速帶』。不遠處,一煤氣檢查井的井蓋竟高出地面近20厘米。在公濱路172號的一居民樓前記者看到,一『馬葫蘆』井蓋高出地面30多厘米。在公濱路257號前,一井蓋高出地面50多厘米,該井蓋上印有『哈市異形管件』字樣。

    動力區:汽車躲著『馬葫蘆』走

    動力區進鄉街、通鄉街等街路是哈爾濱的又一條出入城公路。10日上午,記者來到通鄉街、進鄉街等城鄉結合處,對該地區的井蓋進行了實地調查。

    在通鄉街上記者碰到一位姓陳的老人,他向記者痛述了自己摔進通鄉街上哈磁集團附近沒蓋『馬葫蘆』的事兒。去年夏季的一天,外面下著大雨,他去接孫子放學,沒留神,他摔進了一個沒蓋的『馬葫蘆』裡,臉磕出了血,牙也被磕掉了,特別狼狽。幸虧孩子沒摔進去,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後來,因為沒有找到負責管理該『馬葫蘆』的單位,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記者走訪中發現,進鄉街上的大部分『馬葫蘆』存在凸起或凹陷等現象,從此經過的車輛均顛簸起伏前行。在進鄉街與通鄉街交叉口處有3個『馬葫蘆』,其中2個低於地面,過往車輛不得不小心避讓。進鄉街118路公交車終點站前的人行道裡側有一個雨水井蓋丟失,露出了裡面回填的泥土。

    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接大廈門前的停車場內有一個已經生了鏽、並出現凹陷現象的井蓋。進鄉街34號門前有一個呈『井』字狀的井蓋,高出地面四五厘米,上面高高突出的棱已經損壞嚴重。

    三大動力路從母親廣場到通鄉街一段的『馬葫蘆』井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凹陷或凸起等現象。

    在安通街30號門前的一雨水井蓋,一半是用水泥和鋼筋制作的,一半是用鐵制作的,水泥那半已經斷裂塌陷。

    道外區:漏洞『馬葫蘆』深不見底

    哈東路上,來往的行人、車輛很多,路面卻凸凹不平。

    哈東路90號門前街路上一井蓋邊緣出現殘缺現象,並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缺口,從這個缺口往下看,深不見底。離此不遠處,一井蓋高出地面約2厘米,行人、車輛紛紛繞行。

    哈東路128號門前街路上,一『馬葫蘆』蓋的一半已塌陷,並被泥土覆蓋,另一半高出地面約二三厘米。

    哈東路132號門前街路上有一井蓋高出地面約2厘米,『馬葫蘆』蓋上有一條明顯的裂縫貫穿該井蓋,裂開的兩半兒高低不平。路旁的出租車司機說:『該井蓋裂開已有半個月了,路經此地的司機不得不繞行。』

    位於道口五道街與哈東路交叉口處的一個井蓋上有一個直徑約7厘米的大洞,從洞口往下望,裡面的水很深。附近居民對記者說:『井蓋上的洞是去年冬天修電纜時鑿的,此後一直無人修復。』

    哈東路178號門前街路上,一井蓋出現傾斜,其一半覆蓋在泥土中,下陷約2厘米。在哈東路186號右面的路口處,共有5個『馬葫蘆』,其中一個凸起約1厘米,3個凸起約3厘米,另一個也出現了傾斜、凹陷現象,並都被沙子覆蓋。

    哈東路283、217、269號門前街路上,部分『馬葫蘆』井蓋的井沿存在缺失現象,缺口處積了許多水,裡面漂著塑料袋和果皮,並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哈東路263號門前街路上,一『馬葫蘆』的井沿已松動,松動的部分又緊挨著一個已經傾斜的下水井,該下水井的一部分已被覆蓋在泥土中,旁邊是一個水坑。哈東路253號門前街路上有一個下陷10多厘米的『淤泥潭』。附近居民對記者說:『這裡原是一個下水井,去年夏天井蓋被偷走後,一直沒人管,後來這個「馬葫蘆」被灌入了雨水、泥土,以及生活垃圾,把一個好好的下水井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哈東路229號門前街路上,一井蓋高出地面約2厘米,井蓋與『馬葫蘆』井身形成了距離約半厘米高的縫隙。『馬葫蘆』蓋上都是淤泥。

    哈東路203號門前街路上的井蓋已出現下陷現象,並完全被泥土覆蓋。在其靠近民房的一側,有一個約半米深的大坑,大坑周圍的路基出現了斷裂等現象,坑內有許多路磚。據環衛工人介紹,這個大坑原是一個排水井,去年修排水管道時被啟開後,井蓋就沒了蹤影,這個問題一直也沒人解決。坑內的水越聚越多,路邊的泥土都松動了,鋪路磚往下掉,後來就形成了現在的這個大坑。

    在公益街44號的馬路一側,記者看到了一個雨水井的蓋子少了一大半,井內被垃圾填滿,井旁還堆著石塊。在南二十道街150號前,馬路中央有兩個凸起的『馬葫蘆』井蓋,其中一個凸起情況比較嚴重,高於地面約10厘米。在南十九道街102號一平房門前,一『馬葫蘆』旁邊的土地出現松動,井蓋與地面之間出現了一個人腳那麼大的洞。在南二十道街134號門前,一個排水井嚴重下陷,並且被生活垃圾和淤泥堵死。道外區南二十道街一『馬葫蘆』被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浸泡。

    在迎新二道街8號門前馬路中央,一『馬葫蘆』凸起,約高出地面8厘米,且向一側傾斜,其周邊地面布滿了碎磚和垃圾等雜物。距離這個『馬葫蘆』不遠還有一個『馬葫蘆』的基座已經完全裸露出來,並與地面形成了一個約10厘米寬的裂縫。

    南崗區:井蓋經常丟失

    在學府路上,哈爾濱學院門前有一凸起的『馬葫蘆』,基座完全裸露在外,步道板上還有一個凹陷的『馬葫蘆』。哈西消防中隊門前有一『馬葫蘆』凹陷約3厘米,旁邊步道板上有一『馬葫蘆』四周出現破損現象。在學府三道街靠近科大小區407棟樓附近,一『馬葫蘆』凸起。居住在附近的栗大娘說:『這個「馬葫蘆」非常危險,過往的車輛途經此地時不得不繞行,真應該有人來管管。』據學府路上一清潔工人介紹,該路段附近的『馬葫蘆』蓋經常出現丟失的情況。特別是今年初發生了一男童掉入『馬葫蘆』事件後,這裡就經常有人來檢查。學府三道街與學興路交叉處的3個『馬葫蘆』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凹陷現象。在學府三道街與長壽路交叉口,一『馬葫蘆』蓋凸起,四周地面凹陷。

    道裡區:缺損雨水井不少

    公路大橋附近是哈市重要的出入城口之一,這裡的『馬葫蘆』有的已經被進行了整修,但還有部分『馬葫蘆』影響著過路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在哈藥路406號樓入院大門口的正中央有一個被填死的『馬葫蘆』,但由於填得不實,已經塌陷了近10厘米。在該院內一單元門口,一雨水井缺了半塊井箅子,不知是誰用幾塊地磚將敞開的井口蓋了起來,但地磚松動嚴重,用腳一踩就會出現翻轉。據附近居民介紹,這種情況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居民們向有關部門反映過此事,但沒人管。現在小區內的行人只能繞著這個『馬葫蘆』走。在哈藥路與河梁街交叉口附近,一『馬葫蘆』的一邊已經陷入地下10多厘米。河洛街與河曲街交叉口的路中央共有5個『馬葫蘆』,其中1個凸起,3個凹陷,還有一個出現嚴重傾斜,周圍的路面塌陷了一大片。路邊一個賣報紙的商販對記者說:『這幾個「馬葫蘆」一直是個問題,經常有車因為躲避它們而發生碰撞。』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