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12日電高燒16天、吃了半個月消炎藥,纔發現是闌尾炎。日前,一名僅兩歲的幼兒因闌尾炎導致穿孔差點送了命。兒科專家提醒家長,現在已進入兒童闌尾炎高發的季節,3歲以下孩子穿孔率最高。
樂樂接連多日腹瀉、發燒,並伴有嘔吐。父母以為孩子得的是一般的胃腸感冒,又是吃消炎藥,又是到醫院打點滴。最後在哈醫大一院兒外科,經許芝林主任用腹腔鏡探查,纔發現樂樂肚子裡全是滲出的纖維,發生腸粘連。醫生在樂樂的肚子上開了一個半厘米的小洞,伸進了一只機械手,做了切除手術。
許主任介紹,進入春夏之交以來,僅該科就接治了40多名急性闌尾炎的兒童。除了糞塊、不易消化的食物、蛔蟲等進入闌尾容易發炎外,如孩子吃了未洗淨的不潔瓜果、冷飲過度刺激等,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脆弱的闌尾肌肉和血管發生反射性痙孿,造成闌尾梗阻和血循環障礙,也容易使闌尾粘膜受損而引起感染。這種感染特別容易誤診成胃腸感冒,因為其癥狀都有發燒、嘔吐、腹瀉等。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表達不清病痛,得闌尾炎後穿孔率最高,達50%至70%。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