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21日電哈爾濱道裡集中供熱項目工程開工一個多月以來,僅挖斷管線的搶修費用已達100多萬元,工程比計劃延後了20多天。由於地下管線缺乏統一管理,圖紙標示不准確,挖斷管線情況時有發生,每年因挖斷管線損失達1000萬元。
地下管網知多少
近日,在北環商城到景陽街段記者見到,在200米距離內就有20多條交叉管線,有黃色、白色、黑色等通信電纜、煤氣、供排水等管線。據負責這一段建設的哈爾濱華能集中供熱公司的劉愛國介紹,道裡集中供熱大項目工程進展如今已比計劃延後了20多天,管網混亂不知其數。施工中塌方、滲水以及不明管線挖斷情況層出不窮。僅首先開挖的道外北環線4.1公裡就有400多根橫穿管線,其中工程會簽圖上沒有標明的暗管就達196根,最粗的是直徑0.3米供水管線。劉愛國指著深達5米的直徑1.6米排污管道說,當時工程會簽時排水單位說管埋深度在2.5 3米之間,現在已超過4米。因供熱管線必須從該管下面通過,施工中又在此增加幾十米長的緩坡,同時增加一個彎頭,僅這一項就增加工期7天。像這樣的情況在道外頭道街、道外十六道街都有。
更嚴重的是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據哈爾濱市燃氣化工公司統計,每年都有煤氣管線被挖斷的情況,還有的是因為地下電纜埋設不詳,施工中挖斷電纜傷及生命。
其根源在於地下管線管理混亂。據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有關人士介紹,哈爾濱市各類地下管網主乾線長度就超過6000公裡,非主乾線不計其數;每年因挖斷管線損失達1000萬元。
地下管線只建不管
目前各地下管線均由管線所有單位管理和維修,圖紙均保存在各自的單位。而這些圖紙大多沒有經過勘測驗收,圖紙與實際相差甚遠。就是這些不太准確的圖紙也有的不全、有的丟失,保存城市建設文件的市建委檔案館成為虛設。
其主要原因是施工單位多,搶進度,導致許多施工單位改圖紙後,改動的管線位置沒有在圖紙上標明,使日後的管理成為難題,同時也給工程搶險造成了極大障礙。
市規劃部門對城市地下管線建設有要求,要求完成管線後,由勘察設計部門進行現場實地勘察測量,並在竣工項目圖紙上明確標明實際管線位置。為此,市規劃部門要求建設單位交納一定數目的押金,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把勘測的實際數據的圖紙返回到建委檔案館時,方可取回押金。然而,絕大多數建設單位既沒有請勘察單位進行實測,也沒有返回圖紙,押金也就不要了。時間一長,地下管網就愈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