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30日電 『哈爾濱市政府不斷投資整治馬家溝河,整治成果怎麼就保持不了呢?』日前,哈工大建築學院的鄧教授,給有關部門寫信,反映了整治後的馬家溝河某段存在的垃圾污染和火災隱患等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信中,鄧教授反映,近幾年,政府不斷投資整治馬家溝河,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但有的河段由於沒有很好地保持整治成果,破壞嚴重,其中由海城橋至復華橋河段兩岸破壞尤為嚴重。由於該段的棚戶區沒有拆遷,生活垃圾和髒水直接或間接進入了河溝,造成了對河水的直接污染。更讓人擔心的是,一些住戶把收集的木板、油氈、雜物堆積在自家門前或屋頂,屋內燒煤炭和木柴做飯,造成嚴重的火災隱患。近三個月裡,在耀景街南面的馬家溝河岸就有兩處相繼失火。南岸一處失火點距離附近海城街裝修材料商店不到200米;北岸一處失火點距離旁邊四層住宅只有五六米。『應該說,這兩次火災向我們敲響了警鍾。「亡羊補牢」,已刻不容緩』。
三大棚戶區形成規劃死角
『鄧教授反映的問題,也是我們一直頗感頭疼的問題』,馬家溝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鴻達如是說。
據他介紹,經過8年的綜合整治,馬家溝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共拆除兩岸棚戶區13.24萬平方米。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有5個棚戶區沒能拆除,包括文明胡同棚戶區、繁榮街口棚戶區、兒童公園南岸分部街口棚戶區、動力區哈平路棚戶區和呼蘭橋頭屯棚戶區。這些棚戶區,特別是前三個棚戶區,仍在污染著整治後的馬家溝,阻礙著馬家溝30米綠化帶建設工作進程。後兩個棚戶區,由於有隔離帶的保護,對馬家溝造成的污染較小。所以,現在亟待需要解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個棚戶區。
據介紹,這三大棚戶區沒有被納入統一改造中,形成了規劃死角,有兩處已沒有土地開發價值。只有鄧教授所反映的海城街地塊,北亞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利用該地建設北亞物流園區。但是直到現在,該項目也一直沒有啟動,所以該棚戶區的改造也不知何日得以真正實現。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三大棚戶區制造的垃圾對河水的污染,從今年的五一後到現在,每天,馬家溝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都會打撈上兩車達5立方米的垃圾。為此,每天的費用高達千餘元。
資金問題懸而未決
由於地方配套資金缺口的原因,馬家溝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曾向哈市政府打報告建議:一是由市政府給優惠政策,責成相鄰的開發商出資將其拆除;二是在城市綜合整治資金中解決補償費,由綜合整治辦組織拆遷。並提出《關於運用土地資源新機制解決馬家溝整治資金問題的請示》,建議土地儲備中心對海城街的土地進行儲備,再以招標的方式出讓給開發商,所獲土地出讓金作為專項資金撥給馬家溝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用於完成今年的收尾項目。
5月中旬,哈市國土資源局對他們給市政府請示的答復意見是,『建議項目的資金缺口由綜合整治辦公室通過其他渠道解決』。但直至現在,馬家溝綜合整治辦沒有得到有關棚戶區改造的新的處理意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