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日前,記者在黑龍江省鶴崗市一個區檢察院采訪時,乾過多年檢察工作的檢察長於曉林跟記者聊起這樣一個話題:盡管國家給各級公務員的薪金不少、待遇不低,仍有人不愛崗敬業,對待來訪群眾冷、衝、硬、橫,口頭常講"以民為本",實際上卻一肚子的"官本位"思想。甚至名為公僕,卻處處想著當官做老爺。
於檢察長說,這些人說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其實,在他看來,雖然這些人表面上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骨子裡卻心虛得很,無聊得很。究其原因,少了飲水思源的心,沒了感恩戴德的情,纔乾出了令他們自己想來都慚愧的事兒。
稍稍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人民群眾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國家機器的供養者。如果沒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辛勤勞動,國家財富如何積累,個人的溫飽和富裕何以保證?如果沒有個體工商業者、私營企業、國有企業納稅,哪兒有公務員們舒適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工資收入、優厚的生活待遇。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把人民群眾稱為衣食父母一點也不過分。
因此,我們每一位領導乾部,每一位工作人員理應以一種感恩的心態去為黨、為國家工作,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我們所接觸的每一名群眾。然而事實上我們的許多乾部甚至是領導乾部喪失了這種感恩的心態,忘記了手中的權力來源於哪裡,所以纔會出現以權謀私、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勒拿卡要、胡作非為等破壞經濟發展環境、阻礙經濟發展的現象。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教育和引導乾部樹立群眾意識,樹立飲水思源的意識,真正用感恩的心態去回報群眾對我們的擁護和愛戴,用感恩的心態去對待黨和國家的事業,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為此,有人提倡效仿西方的"感恩節",設立感恩日,每當發工資、發獎金時對我們的乾部進行教育,感謝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乾部與群眾的感情。通過訪貧問苦、扶貧解困、捐助失學兒童、照顧孤老病殘、到私營企業勞動等方式,拉近乾部與群眾的距離。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長效機制,完善乾部工作考評機制,把對群眾的態度作為考評乾部的重要內容,今後在乾部使用上,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以群眾滿意為標准,凡是群眾意見大、經調查核實屬實者,不予重用,對於屢教不改者堅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