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非洲沙漠立起大慶標杆 鑽井一公司鑽井隊贏得蘇丹嘉獎
2004-07-02 14:09: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日電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報道,6月12日,一紙電傳從中國長城鑽井公司蘇丹項目部飛到了大慶鑽井一公司,GW73鑽井隊的全體員工,因在蘇丹1/2/4區出色完成EINar井的鑽井任務再一次受到甲方的嘉獎。

    抓把茶葉放進灌滿涼水的軍用壺,在沙漠上隨便扒個坑兒,把壺放進去,幾分鍾後,滾燙的開水可以泡茶。就是在非洲這樣一個炎熱、乾旱的國家,36名鑽井一公司GW73鑽井隊員卻站穩了腳跟:從2002年奔赴蘇丹市場以來,他們被甲方譽為『人員素質高、施工效率高、作業質量高』、『HSE管理優秀、隊伍管理優秀、設備管理優秀和對外合作優秀』的三高四優隊伍。

    不久前,記者來到了鑽井一公司GW73鑽井隊。

    『在天氣炎熱的地方工作真的很辛苦。我們穿的是連體工作服,戴著防紫外線的面罩乾活。剛剛戴上面罩的滋味兒就像鑽進了悶罐子,令人窒息。面罩下端還常常把脖子上的皮磨破,一流汗,皮膚生疼。工作服一上身就被汗水浸透了,乾了濕、濕了又乾,結滿了汗鹼,脫下來放在地上硬邦邦的都能立起來。』代班隊長姜明山對熱感受頗深。

    『蘇丹的蚊子更厲害,一張嘴就能飛進來好幾個。晚上,只要有燈光的地方,蚊子都能形成一個厚厚的隔離簾,兩邊的人誰也別想看清對方。每天早晨,鑽臺上的死蚊子能用掃帚掃兩桶下來。除了蚊子和毒蟲,毒蜂也是殺手,一個遼河油田的工程師,在毒蜂的追殺下,愣是跳進了泥漿池。』副司鑽祝貴傑補充道。

    『蘇丹是個非常乾旱的國家,因為水,各部族之間的衝突經常發生。』講起當初只身入虎穴談判一事,宮臣依然很平靜:『已經停工兩天了,可圍困井場的當地百姓依然沒有散去的意思,他們希望我們給他們打一口水井。當我正和村長交涉時,就看到身後有五六十人,手裡都拿著帶倒刺的矛槍,對我虎視眈眈。當時真有點害怕了,沒想到他們求我們幫忙態度還這麼橫。可也只能是在心裡嘀咕,表面上依然還是談笑風生。也許是他們對我的鎮靜感到很奇怪,也許是我的言詞打動了他們,也許他們內心的人性佔了上風,村長和幾位長老的態度始終挺好,在他們的勸說下,村民們放了我,對打水井一事,也松了口風。』

    『走出國門,你做任何事情,首先會想到你所代表的已不僅僅是你個人,而是大慶人,甚至是全體中國人。』宮臣說這話時很自豪。

    在第一口井安裝時,原平臺經理張克軍患了胃腸感冒,走幾步路就大汗淋漓,但他每次打完點滴就馬上和大家一起乾,在設備安裝收尾時,大家頂著高溫扛鐵管,為接好700米長的水管線,在沒有叉車的情況下,盡管鐵管被烤得滾燙,大家還是毫不猶豫用雙肩扛起了鐵管,每個人的雙肩在瞬間都燙起了一層泡,但沒有人放下,經過8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比甲方規定的時間提前4個多小時完成。

    為了達到甲方HSE的嚴格要求,井隊每個人上班兜裡都揣著棉紗,一有閑暇就搞設備和井場的衛生;偶爾落地的油污,無論誰看見都馬上用鍬挖走送到燃燒坑;接單根、起下鑽,噴出的泥漿立即用清水衝淨;每個班下班後,自覺地把井場全部清掃修整一遍,雨季的井場常常被衝得溝壑縱橫,但甲方監督每天早晨起床,看到的井場都是平整如初。

    『出國就是要靠打好每一口井,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沒有好的質量,井打得再快也等於零。』這是GW73鑽井隊全體員工的共識。

    初到蘇丹時,為摸清地下情況,他們白天乾活,晚上到外油田的井隊取經,詳細制定事故預案,但按照甲方的鑽井參數施工時,發現鑽速緩慢,井斜很難控制。對此,他們反復研究解決辦法,大膽地向甲方提出更改鑽井參數的建議,在幾口井的應用中,井身質量特別好,井下復雜也明顯減少,連續實現無事故、無停工,速度提高了40%以上,創出兩項蘇六區新紀錄,令甲方監督瞠目結舌。他說:『無論是誰輪換到你們隊當監督,都會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因為你們以往做得太優秀了。』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