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利用歷史資源開發旅游 依蘭『坐井觀天園』為今人說古事
2004-07-05 14:24: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5日電 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游項目,將形成奪人眼球的獨特看點。近日建成的依蘭『坐井觀天園』,在這方面提供了最新的參考樣本。

    佔地近3萬平方米的『坐井觀天園』坐落在依蘭城內北宋徽欽二帝囚禁地遺址,它依據史料設計布置,可謂國家級歷史文化資源,依蘭早有開發之意。受投資規模限制,項目的規劃設計幾經更改。記者采訪了『坐井觀天園』的設計者,中國遼、金史和依蘭地方史研究專家廖懷志。廖懷志說,『坐井觀天園』的建園宗旨是尊重歷史事實,客觀評價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歷史現象,平等看待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一統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作用。

    『坐井觀天』的故事最早見諸《說岳全傳》,不過與史實並不相符,而是出於文學虛構,乃至以訛傳訛。據考證,北宋靖康初年(1127年)3月,金兵攻破北宋京城(開封),俘徽、欽二帝及其眷屬、近臣、宮女、匠役一萬四千餘人,載著圖書、寶印、祭器、大樂、珍寶等一路北行,幾經周折,1130年9月,轉抵金國胡裡改路(依蘭五國城),此時只剩140多人。二帝到達依蘭五國城時,天氣已冷,無法建房,暫住女真人所居半地穴式住宅,後來專門建了四合院。坐井觀天,實際是一種比喻,並非傳說的枯井,大致喻指四合院的天井。被囚禁的徽欽二帝及其眷屬、隨從,並沒有完全失去行動自由,只要不出依蘭五國城,可隨意行走,後期還按照級別定時發放俸祿和服裝。

    徽欽二帝在依蘭時常與近臣作詩習字,抒發亡國思鄉的情懷。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北題壁》:『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屋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裡,目斷天南無雁飛。』據說,徽欽二帝作詩近千首,多散失。近年來,廖懷志收集了60多首徽欽二帝的遺作,有多首代表作以碑刻的形式在坐井觀天園中展示,近期還准備結集出版。

    為了使坐井觀天園的格局和風格接近當時的時代特征,廖懷志專程赴開封、北京、杭州、紹興、鞏縣等宋、遼、金時期的歷史名城考察,設計方案征求了東北三省多位歷史學家的意見,被普遍認同。

    坐井觀天園以巍峨的五國城門樓作為園門,在灰色城牆的環抱下,園內設有以徽欽二帝在金國的封號命名的宅院———天水郡王府和天水郡侯府,還有二帝早期居住的半地穴式住宅,以及駙馬諸子宅院、押班兵營等,加上碑、雕、亭、廊,布局舒朗,結構緊湊。最讓設計者得意的是高大的古牌坊,頂端是三個井字結構,中間是園名,兩側刻有囚龍,最上方是金國人尊崇的獵鷹———海冬青的浮雕,頗具美感和象征意味。在坐井觀天園外,還設立了『坐井觀天』歷史陳列館,有大量的文字介紹、圖畫和實物展示,引導參觀者了解和品味那段遠逝的歷史和文化遺存。

    讓設計者遺憾的是,由於建園投資有限,原來設計的青磚鋪地,只能用水泥板代替,仿古城磚也只好用水泥勾縫應付,但是總的設計意圖基本得以實現,開園前後得到許多專家和旅游者的認可。

    『坐井觀天』遺址的成功開發,不僅使一段堪稱中國古代最為悲壯的皇室蒙塵的歷史景象重現古城依蘭,對我省現存的歷史文化遺址的開發也有啟示意義,如渤海國遺址,金上京遺址等。原則是忠於歷史,傳承文化,服務現實,面向未來,而其中具有的文化意義,旅游意義,教育意義,是值得認真研究和小心求證的。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