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電 目前,一年一度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黑龍江有關自主招生的規定發生了一些變化:去年該省有17所高校試行自主招生,走在全國的前列;而今年該省制訂的《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有關問題的意見》和《關於招生錄取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均未提及自主招生。
去年,教育部首次允許2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試行自主招生,而黑龍江省則全面放開,所有省屬本科院校均可擁有自主招生權。經申報和批准,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17所高校試行自主招生。招生名額限定在校本部在黑龍江省本科招生計劃的3%以內,錄取范圍是高考成績不低於該校當年同批次錄取分數線下50分的考生。
去年大張旗鼓,今年低調慎行,是什麼原因致使黑龍江省在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中有如此之大的反差?
黑龍江省招考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高等院校要想擁有自主招生權,須經教育部批准,而教育部原則上不予批准,所以今年黑龍江省暫緩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這是官方作出的正式解釋,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看一看去年黑龍江省各高校試行自主招生的情況。按照3%的比例,去年黑龍江省17所高校計劃自主招生名額為650人,實際只招到116人,招生人數不足原計劃的1/5。
專家分析,招生人數少是因為各高校制定了嚴格的錄取標准。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方面有突出事跡者,一般是指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其突出事跡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包括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助人為樂、逆境成纔等;二、全國文化課統考數學、語文和外語3科中單科成績達130至140分以上者,綜合試卷成績達260至280分以上者;三、根據本校需求和特點,招收在體育、藝術、文學、計算機、生物、演講等方面具有特殊專長的學生,經考核測試達到標准或經過3名以上專家推薦。
據報道,黑龍江省第一個被確定為自主招生對象的考生是哈爾濱師范大學附中的盛中華,他的高考成績是496分,最後被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系錄取。校方組織考核的專家評價說:『他是一個難得的人纔,計算機水平超過大學三年級的學生。』
出身於中醫世家的劉雨芙,經專家們鑒定,她的實踐技能已達到大學針灸推拿系本科畢業生水平,理論知識接近大學二年級學生水平。最終劉雨芙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錄取。
然而遺憾的是,像盛中華、劉雨芙等這樣的『偏纔』、『怪纔』還是太少了。據了解,被各高校自主選拔錄取的這116名考生中,實際上只有18人是單科成績優秀或有特殊纔能的考生,其餘均為藝術、體育特長生。
這顯然偏離實施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一位高校負責人認為,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體育、藝術特長生已經『有路可走』,自主招生主要應該針對那些有特殊纔能的學生。
然而一位大學招辦主任說,畢竟『怪纔』、『偏纔』是極少數,而好學生又早被北大、清華等名牌院校挖走了,輪到普通院校已是寥寥無幾。
有些學校的實際情況也驗證了這位老師的話。按照3%的比例,哈爾濱師范大學去年自主招生名額達150多人,而最後只錄取了4人。哈爾濱商業大學通過自主招生政策也只招到一名學聲樂的學生。
一方面特殊人纔少,另一方面試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壓力很大,可能是導致自主招生政策暫緩的客觀原因。
一位教育專家認為,自主招生給高校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說情的人多,不少證書、獎勵魚目混珠;二是無量化標准,特殊人纔不易篩選;三是加大了高校的工作量。
在去年的自主招生工作中,一位大學校長苦不堪言:『來說情的一撥又一撥,辦公室的門都關不上。』而另一所大學的招辦主任也是煩惱不已,『一些人通過各種關系找到我說,你手中有200多個自主招生名額,咋還不分給咱一個?』
為了擋住『說情風』,去年黑龍江省試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均制定了嚴格的錄取標准,寧缺勿濫,致使去年自主招生的名額空缺了五分之四,而各高校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另外,各高校都組成專家組,對具有特殊纔能的考生進行筆試、面試及能力測試,對於藝術、體育類特長生要求也非常嚴格,要經過招考辦和高校兩次測試,多數院校要求體育類特長生必須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准。這無疑增加了試行自主招生政策的高校的工作量。
與此同時,有的高校在試行自主招生工作的過程也感覺到,對特殊人纔的認定沒有統一的量化標准,也給自主招生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比方說,對一個具有文學天賦的學生,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有時專家之間的爭議也會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