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建築八成防雷不合格
2004-08-01 08:33:5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1日電 入夏以來,全國各地雷聲不斷,暴雨頻襲。南方一些省市頻頻發生雷擊致死事件,7月23日下午,又有數十名游客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被雷電擊倒,至少有15人因傷住進醫院。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強對流天氣的增多,我市也頻發雷擊事件,年年都有人因雷擊死亡,造成的財產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今年雷擊已一死一傷

    據介紹,我市每年有雷暴日數十天,多發生在5月至9月間。去年我市6起雷擊致死事件全部發生在6月和7月。

    2003年6月27日,賓縣三寶鄉上空發生強雷暴,一名在田裡乾活的農婦被雷電擊中,當場身亡。

    7月11日,通河縣烏鴉泡鎮聯合村村民袁某夫婦在冒雨去田間的途中,由於袁某使用手機遭到雷擊,34歲的袁某當場身亡,他的妻子被雷擊倒後蘇醒。

    7月12日,木蘭縣王家屯的一名男子在放牛時被雷電擊中,當場身亡,與其遭受同樣厄運的還有三頭牛。

    7月12日,通河縣26歲的村民張某在去田間途中遭雷擊身亡。

    7月12日,通河縣新勝村33村的農婦劉某在去田間途中遭雷擊身亡。

    7月13日,方正縣天門鄉新安村遭雷擊,導致52臺電視機被擊壞,一人被雷電擊中身亡。

    今年我市也已經發生慘劇。6月初,松北區對青山鎮一磚廠兩工人乾活時,天下大雨,兩人跑進宿捨,在屋內被雷電擊中,當場一死一傷。一例例觸目驚心的雷擊事件告訴我們,預防雷電不容忽視。

    建築防雷隱患重重

    7月29日,市氣象局和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對我市部分單位進行了防雷設施安全檢查,發現不少問題。據介紹,我市有八成建築的防雷設施不合格或存在隱患。

    檢查中發現,很多單位的避雷設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很多單位在改變房屋結構時,根本不考慮對防雷設施的保護,致使防雷設施遭到損壞。同時,人們的防雷觀念還比較陳舊,以為有根避雷針就能避免雷電災害,許多建築物具備防直擊雷的措施,但沒有防雷擊電磁脈衝的措施,因此弱電設備遭雷擊損失嚴重。還有不少單位和個人私接電話線和電視天線,裸露在樓外的電線在雨中就會成為雷電的導體。即使不改變房屋結構,只是豎一塊廣告牌或一塊小牌匾,如果防雷設施不到位,都很可能招來雷擊。如今,高層建築和通訊網絡越來越多,如果沒有良好的防雷設施,一旦發生雷擊事件,就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經濟損失是無法衡量的。據悉,去年我省有十幾個通訊基站遭到雷擊,每個基站的經濟損失都在100萬元以上。

    防雷檢測市場混亂

    我市建築防雷隱患重重,與人們防雷意識較差、認為是小概率事件、存有僥幸心理及防雷工程施工、檢測市場的混亂有著直接關系。

    據市氣象臺常務副臺長郭家林介紹,根據《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辦法》的有關規定,『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授權的防雷電工程設計審核單位,應當參加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防雷電工程初步設計審查或者施工圖紙設計審查。未經審查同意的設計方案,不得交付施工。』與此同時,在整個建築施工過程中,防雷工程的監測應貫穿始終。然而,由於一直以來人們的防雷意識淡薄,對防雷工作的認同感較差,這一重要環節常常被忽略,很多工程沒有經過防雷設計審核就上馬,從開始施工就埋下了防雷隱患。

    建築物的結構與附屬物在發生變化,防雷設施也在不斷老化,防雷隱患隨時都在產生,這就要求通過防雷檢測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整改。按照有關規定,已安裝防雷電裝置的單位應當每年向防雷電裝置檢測機構申請檢測,其中對易燃易爆場所的防雷電裝置應當每半年申請檢測一次。經檢測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但是,很多單位為了節省檢測費用,往往逃避這種檢測。

    與此同時,我市的防雷檢測市場也是一片混亂。據介紹,我市具有資質的防雷檢測機構只有省防雷中心和市防雷中心兩家,沒有資質的單位是不允許進行防雷檢測的。一旦發生雷擊事件,沒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是無效的,事發單位的有關負責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由於市場缺乏有效的管理,人們對檢測機構真假難辨,常會找錯檢測單位,花了不少錢檢測,結果卻是無效的。有關部門7月29日檢查的一家企業在今年5月剛花錢請人檢測過防雷設施,然而卻沒有檢測對企業至關重要的計算機系統的防雷情況,到有關部門檢查時他們纔知道那家檢測單位是不具備資質的,這就很難保證企業的防雷安全。

    雷雨天學會保護自己

    長城居庸關雷擊事件發生後,專家們在考察後認為,游客遭雷擊系在雷雨天氣使用手機引發感應雷所致。由此可見,掌握一定的防雷知識,纔能有效保護自己。

    據介紹,手機電磁波是雷電很好的導體,能在很大的一個范圍內收集引導雷電。在雷雨天氣,手機開通電源都極易引來感應雷,而在雷擊區打手機,手機無疑就充當了避雷針引導雷電的角色。而且據研究,如果手機信號過強,有時連避雷針也不起作用。因此,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和游客,切忌在雷電時特別是在地勢較為空曠、周圍沒有高大建築物的地帶使用手機,否則很容易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出現雷暴天氣時,人們注意最好不要依靠在柱子、牆壁旁、門窗旁,盡量不要走到樹下避雨。夏季來臨前,有關單位也要加強避雷設施的維護和保養。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