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5日電 隨著哈市高考和中考的塵埃落定,一個話題成為家長和考生們議論的焦點:考高中比考大學還難。據了解,目前,我省初中畢業生昇入高中的毛錄取率僅相當於40%,遠遠不如高考78%的昇學率高。有人說,上高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好學校少、經驗豐富教師相對集中,從而形成一種重點高中良性循環、普通高中沒多少人願意去的走勢,這使得高中教育成為『瓶頸』,而且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
家長:中考壓力大
在重點校中校錄取之後,一位王女士對記者說,她兒子即將昇入高中,與重點高中校中校只有0.1分之差。她本想托人找找關系,但是重點高中誰都削尖了腦袋想進,想進好高中太難了。王女士認為,哈市重點高中的教學設備好,老師的待遇好,所以好的師資多數集中在重點校,這些學校的教學形成了良性循環。而一般高中的情況正相反,所以形成了上高中比上大學還要難的局面。
一位呼蘭區的考生家長向記者訴苦說:『高考考砸了還可復讀,也可就業,中考考砸了能做什麼呢?復讀嘛人家高中一般不要往屆生,就業嘛嫌太小,過早走上社會還容易學壞,你說我們能不緊張嗎?』
采訪中記者發現,動輒成千上萬的擇校費讓家長們苦不堪言。家長劉先生告訴記者:『分數就是錢啊,現在考高中差一分就要交2萬多塊的擇校費,因此家長和孩子都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高等教育生源受限制
2003年省教育部門公布的數字是,『我省高中的毛入學率為39.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已經成為制約我省教育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今年哈市的應屆初中生總人數為8.8萬,8區11縣(市)參加昇學考試的共66537人。其餘2萬多人中,有免試進入中專的,有進入技校的,也有就此輟學的。位於市區內的省市重點高中的招生計劃是7390人,包括統招和擇校(自費),佔參考總人數的11%,佔應屆生畢業生總人數的8%。
按目前普通高中的規模,高等教育的生源就極為有限。省、市高中規模不足、優質高中少的問題與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不相匹配,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生源數量與質量,也嚴重影響義務教育層次的提昇。
高中教育成了『瓶頸』
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高中生源是絕對有保證的,大學也年年擴招,現在是初中、大學兩頭都在創造條件,問題就卡在高中環節。高中教育的瓶頸到底在哪裡?
哈市教育界人士認為,普通高中規模小僅僅是表面,真正的瓶頸是深層次的政策瓶頸,義務教育是國策,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各級政府都在全力『保』,高等教育有較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政府和社會都在全力『扶』。而高中教育既不是政治任務,又沒有直接經濟效益,所以變成了國民教育的『瓶頸』。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高中教育,是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現在高等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均有國家的法律予以保障,惟獨高中教育沒有正式的法律規范,出現了『政策真空』的情況,這是高中階段教育成為『瓶頸』的根本原因。
外省經驗:重點投入高中教育
據了解,廣東省曾有兩會委員建議政府出臺一個關於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文件。要進一步理順體制,明確政府對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分工負責問題。『縣』負責九年制義務教育,『市』負責高中教育,『省』負責高等教育。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理順體制,責任明確。另一方面,可以為區域內實現教育資源平衡配置提供條件,避免同為高中,但區域高中、縣屬高中與市屬高中的巨大差異。該省明確規定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財政性比例問題,繼續加大對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以後若乾年內要重點投入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