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區內的殯儀館
殯儀館內正舉行出殯儀式
東北網8月9日電 晨報訊 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光輝路南光明社區內的幾百戶居民近一個月以來晝夜難眠,因為自從7月中旬加格達奇殯葬禮儀服務中心設在這裡後,本來很平靜的居民區幾乎每天都能聽見哀悼死者的哭聲以及出殯時的哀樂,一想到殯葬禮儀中心停屍間每天出入的一具具死者遺體,不論老人還是孩子,無不毛骨悚然。而當地一位主管民政的副區長稱:這是為了加強殯葬行業的有效管理,當地市民一致拍手認同。再說,那裡也根本不是什麼居民區,只有十幾戶人家。
8月7日早,記者來到位於加格達奇區光輝路南的殯葬禮儀中心(這裡同時還是當地的殯葬管理所)。在這裡記者看到,殯葬中心的兩側和後面都坐落著一排排的平房,在殯葬中心北面,隔著一條光輝路,也是密密麻麻的平房。記者來到殯葬中心的後院,看到後院有將近一個足球場大小,一側是一排近20個車庫,另一側就是殯葬中心和殯葬管理所的2層辦公樓,該樓一層的房間大多被設為休息間,室內擺有桌椅和床位,2樓除了休息間,是一個就餐大廳。與後院大門相對的平房有40多米長,設了10個鐵皮門。據當地市民介紹,這10個鐵皮門內就是停屍間,死者家屬一般將屍體送到這裡舉行殯葬儀式。
隨後,記者看到有兩戶人家開始在這裡舉行出殯儀式,黑色幔帳掛在門上方,隨著死者靈柩抬出,家屬哭天搶地悲痛欲決,低沈的哀樂隨之奏響。接著靈柩被抬到一臺中巴車上,死者家屬打著靈幡坐在車前,哀哭之聲不絕於耳。如此情形,如復一日。
記者沿殯葬中心後門的一條土路走去,敲開了緊鄰著殯葬中心大院的一間平房的大門。這間平房的主人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據大娘介紹,她姓鄭,今年65歲。鄭大娘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在這裡生活十幾年了,一起生活的還有他們身患殘疾、靠低保金度日的兒子,以及兒子的家人。去年5月份,她發現前院的幾座平房被扒掉了,一打聽纔知道,這裡要建設一座汽車維修站。到了今年6月,建築物竣工,鄰裡之間紛紛傳言這裡建的是殯儀館的停屍房。
到了7月上旬,鄭大娘開始連續幾天都能聽見此起彼伏的哭聲,她很奇怪,就讓老伴去看看怎麼回事。一打聽纔知道殯儀館和自家做了『鄰居』。從這以後,鄭大娘就沒有一天不鬧心的,每天那淒慘的哭聲聽了讓人難受,院裡還經常飄進一些死者家屬撒的紙錢。兩個上初中的孫子自從知道這裡建了殯儀館,每天放學都不敢自己回家,晚上也不敢出門。年近七旬的老伴每聽到哭聲,就會聯想到自己年齡大了,朝不保夕,日子不多了,從而落淚。前兩天,鄭大娘的老伴終於因為受不了這哭聲,到親戚家『避難』去了。
鄭大娘告訴記者,她曾經多次和街坊一起去區政府找主管區長理論,可得到的答復竟然是『殯葬禮儀中心就應該設在這兒』。一次,鄭大娘從區政府回來,每月領60元低保金的兒子告訴她,光明社區主管民政的同志警告說,『如果再去找,就把你的低保金取消』。
和鄭大娘住鄰居的一位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這裡簡直讓人沒法生活。她曾經和鄭大娘等幾位鄰居一起去找過有關部門,但一位主管副區長告訴她:『12萬都交了,不讓開也得開。』這位女士一再叮囑記者,千萬不要登她的名字,她擔心一旦名字見報,自己在這裡生存不下去。
隨後記者聯系到加格達奇區主管民政的副區長付再山,他告訴記者在這裡建殯儀中心當地居民都拍手贊同。他說,建殯葬禮儀中心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殯葬業壟斷,加強殯葬行業管理,引入市場競爭。2004年初,區長辦公會決定要在加格達奇建立殯葬禮儀中心。中心實行股份制,由區民政局出資51%,火葬場職工集資49%。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2萬元。
隨後這位付區長肯定地告訴記者,選址的區域不是居民區。他說殯葬禮儀中心周圍的居民頂多不超過十幾戶。然而記者7日粗略數了一下,在殯葬禮儀中心外圍的居民平房大約有近30排,每一排平房的住戶都在10戶以上。據一位林業部門的老工人介紹,這裡屬於林區,城區人口不足20萬人,晚上非常寂靜。殯儀館傳來的哭聲傳得非常遠。再說,每當晚上想起自己住在『停屍間』附近,頭皮就發『炸』。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按照殯葬程序,居民死亡先由醫院或者社區出具死亡證明,然後在火化登記處填寫火化登記單,費用一般在10元。可是在加格達奇區,要想領到『火化登記』,就必須要交納200元的附加費用。
在火車站前做生意的老李告訴記者,2000年5月,他父親亡故,街道辦出具了死亡證明。他拿著證明去火化登記處登記,可是對方要求他交納200元錢,否則就不給登記。當時他以為這是當地民政局的政策,也沒多想就交了200元錢。領到火化登記單的同時,老李竟然還領到了2個花圈。這時他開始懷疑了,這不是強行攤派嗎?後來一打聽,從上世紀90年代起,只要辦理火化登記就必須要交200元錢。他後來聽說,火化登記處是一位姓田的中年婦女在負責,她是姓付的副區長的妻子。
記者找到家中曾有人去世的幾位市民了解情況,他們都說,不交200元錢,就拿不到火化登記單。一位當事人拿出當年辦理火化登記時留下的票據,記者看到這張所謂的票據根本不是正規發票,這張記賬金額為200元的收據上,收款單位位置上蓋的是『加格達奇區殯儀商店』的公章。經辦人處寫著一個『田『字,收款事由是『花圈』。對此,副區長付再山一口否認。他說自己的妻子的確在火化登記處工作,但她當時承包殯儀商店是因為她是殯儀館的正式職工,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至於火化登記費,根本就不收,200元錢都是市民自願交的。
記者在火化登記處門前,沒有看到任何牌匾。據附近一個開壽衣店的人指點,火化登記處設在殯儀館旁邊的『聚友旅社』的一樓。記者在這個登記處看到,除了正常的火化登記,這裡還經營香燭等祭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