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專家認為恢復大興安嶺森林資源至少需50年
2004-08-09 15:16: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哈爾濱8月9日電 『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我國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大興安嶺林區得到了真正的休養生息。但林業專家認為,要想使這一林區的活立木蓄積恢復到開發初期的水平,至少還需要50年的時間。

    地跨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興安嶺,是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其中森林資源最豐富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在歷經40年的開發建設後,森林資源大幅減少,森林的功能開始下降。洪澇災害頻繁發生,沙塵天氣也開始『光顧』,嚴重地影響了林區人們的生產生活。

    大興安嶺地區資源局局長劉志說:『到1997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的活立木蓄積已由開發初期的7.3億立方米減少到5.1億立方米,減少了30%;可采蓄積由4.6億立方米減少到2.2億立方米,減少了52%。同時,南部林緣開始北退,原始林的生態作用正在減弱。』

    為保護好大興安嶺這一生態屏障,我國政府於1998年果斷地啟動了一項耗資逾千億元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面積佔全國60%以上的長江、黃河中上游和東北、內蒙古等地的國有林區相繼實施了禁伐和限伐,人工營造林的速度也開始加快。

    位於黑龍江、嫩江兩大河流上游的大興安嶺林區被納入『天保』工程首批計劃。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75%的面積被劃定為禁伐區和限伐區,同時逐年削減木材生產計劃。目前,這一林區的木材年產量減至214萬立方米,比1997年時減少了38%。

    劉志說:『雖然大興安嶺林區已大幅度削減木材產量,並開始大規模更新造林,但由於長期過量采伐,加之這一林區主要樹種生長周期又長達80年,因此要使這裡的活立木蓄積量恢復到開發初期的水平至少還得50年。如果要恢復到開發初期的可采蓄積量,則需要80年以上的時間。』

    目前,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正在通過強化管理、加快營林等措施,努力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的穩步增長。按照規劃,到2010年這一林區的有林地面積將達到65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現在的78%提高到80%以上。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