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電經歷過大規模過量采伐和1987年特大森林火災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自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森林資源得到了快速恢復,林木蓄積量開始止跌回昇。
據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統計,雖然木材采伐仍然在進行,但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的森林資源總量卻在6年間淨增長了近2500萬立方米。截止到2003年底,這一林區的活立木蓄積總量提高到5.27億立方米,比1997年時增加了0.17億立方米。
據大興安嶺地區資源局統計,截止到2003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的有林地面積增加到65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8.21%,分別比1997年增加了0.5個和0.56個百分點。
據統計,這一林區的野生動物資源多達320種,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就有55種。
伴隨著木材產量的大幅調減和林區人的多方保護,在大興安嶺林區內繁衍生息的野生動物數量近年也開始大幅度增加。漫山遍野獐鹿跑、森林處處聞啼鳥的景象,在這一林區重新顯現。
專家評說:恢復森林資源需50年
『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我國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大興安嶺林區得到了真正的休養生息。但林業專家認為,要想使這一林區的活立木蓄積恢復到開發初期的水平,至少還需要50年的時間。
大興安嶺地區資源局局長劉志說:『到1997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的活立木蓄積已由開發初期的7.3億立方米減少到5.1億立方米,減少了30%;可采蓄積由4.6億立方米減少到2.2億立方米,減少了52%。同時,南部林緣開始北退,原始林的生態作用正在減弱。
劉志說:『雖然大興安嶺林區已大幅度削減木材產量,並開始大規模更新造林,但由於長期過量采伐,加之這一林區主要樹種生長周期又長達80年,因此要使這裡的活立木蓄積量恢復到開發初期的水平至少還得50年。如果要恢復到開發初期的可采蓄積量,則需要80年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