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通河縣6戶農民種了假進口番茄 種子公司被判賠3萬元
2004-08-12 17:08:4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2日電(賈晉璇 記者雷蕾)由於被虛假廣告蒙騙,通河縣新安村的六戶貧困農民所種植的7.3畝大棚番茄產出後無人問津,最後只得都倒入糞池內,上萬元的投入化為泡影。近日,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審結了此案,為損失慘重的農民討回了三萬元的損失。

    通河縣新安村村民李鳳江、寇軍等六人因是特困戶,在政府扶貧工程中每人分得了1畝半的免費塑料大棚,用於他們脫貧致富。2002年1月,新安村委會收到一份黑龍江省訥河市某種業公司郵寄的廣告宣傳資料,廣告上介紹了該公司開發代理的多種新、奇、特良種,其中標有子禾牌美國『香蕉』番茄、『紫洋梨』番茄種子的介紹和鮮活生動的圖片吸引了李鳳江等人的注意。

    李鳳軍等六人回家後同家人商量後,認為這兩種子番茄產量高,品質好,一定能賣個好價錢,決定購買這兩種番茄種子進行培育。第二天他們就將錢匯到了訥河這家種子公司。不久,這家公司將種子就郵到了農民的手中。

    2002年一開春,李鳳江等人將種子先在溫室裡精心育苗,苗成後將它們定植在塑料大棚裡。六月底,果實進入了成熟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長成的果實與種子公司廣告資料介紹的完全不符:『香蕉』番茄果實的樣式多種多樣,但沒有廣告資料所展示的樣式,果實裡面是空的;『紫洋梨』雖樣式一致,但顏色與廣告的完全不同,根本沒有紫顏色,如同病態。嘗一口,又酸又澀,與廣告所稱『甜味香濃』相差甚遠。投放市場銷售根本無人問津,一分不值。

    2002年7月末,李鳳軍、寇軍代表六戶農民將種子公司告上了通河縣法院。由於種子公司對法庭提出了管轄權異議,此案後經省高院指定,由通河縣法院審理。

    2003年10月,通河法院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在法庭上,這家種子公司承認,這兩個番茄品種是種子公司自己命名的,也不是從美國引進的,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也沒有這樣的品種,畝產量也達不到廣告上所標明的產量。

    法院認為,該種子公司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了原告,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因此被告該種子公司所推廣的種子質量低劣給原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被應予賠償。通河法院判決被告訥河某種業有限公司賠償原告李鳳江等六人5.3萬元。

    判後種子公司不服,上訴至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經調解雙方達成了和解意見,種子公司一次性給付李鳳江、寇軍等六戶農民3萬元。並當庭送達了調解書。

    事後,種子公司只給付了1.5萬元,另一半的賠償款以種種理由,托著不給。直至8月5日,六戶農民纔拿到了剩餘的1.5萬元。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