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在哈爾濱香坊區巴安裡街區破爛不堪的棚戶區裡,居住著百餘戶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為了生計,這些農民工背井離鄉來到哈爾濱。然而,困擾他們的不僅僅是居無定所、經濟拮據,更重要的是子女教育問題。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很多農民工子女因經濟原因正面臨將要輟學的困境。
4.6萬農民工子女在哈就讀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哈市流動人口達50萬,其中92%以上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他們大多居住在城市待改造的棚戶區,居住環境較差。
從最初單槍匹馬闖世界,到如今拖家帶口謀生計,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將子女帶到城市。團市委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在我市城區中小學就讀的農民工子女約4.6萬人,其中初中生約1.7萬人,佔全市初中生的10.88%;小學生約2.9萬人,佔全市小學生的17.43%。
農民工家庭交學費困難
這幾天,13歲男孩強強的媽媽總是在反復地做強強的『思想工作』:『咱家實在沒錢交學費,要不然這學期咱就別念了。』每每聽到這話,強強總是淚流滿面地說:『不,我一定要上學!』
走進像巴安裡這樣的農民工聚集棚戶區,記者發現,很多農民工及其子女為是否繼續上學而猶豫不定。據悉,由於文化程度低、缺少一技之長,大部分農民工靠強體力勞動或延長勞動時間來換取低廉的工資。調查顯示,有34.4%的在哈農民工家庭全家月收入不足800元,除用於房租、溫飽等日常生活支出外,子女的教育費用就捉襟見肘了;74%的農民工家庭交納學費很困難,直接影響了農民工子女的成長。
學雜費成家庭沈重負擔
40元學雜費,對於城裡的家長和孩子來說不算什麼;而對於農民工家庭來說,卻是一筆大開銷。再加上書本費等費用,每學期一二百元的子女教育費用,對每個農民工家庭來說都是沈重的負擔。
香坊區上號小學校有70%的學生都是農民工子女。該校李校長說,學校收取的每學期40元學雜費,很多學生是分期分批交納的。在學校,老師幫農民工子女墊付學雜費的事經常有,有的學生甚至直到畢業也沒有還上。
家庭收入低、居住動蕩、多數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原因,正使很多農民工子女面臨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