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電 《新晚報》記者從哈爾濱市幾家心理學校了解到,哈市出現一種新的職業病,即『職業枯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病在哈市成人心理疾病中,患病比例至少超過2%。記者、教師、警察、醫護人員是高危人群。
據哈市育源心理衛生學校有關人士介紹,『職業枯竭』人群面臨工作重壓,出現身心耗竭,嚴重厭煩工作、情緒衰竭、對他人不信任、充滿批判性,病情嚴重者可導致自傷或自殺。而助人者(如教師、警察)、工作投入者、高壓力群體和自我評價低者是高危人群。
據介紹,這群人往往有很強的自醒意識和角色意識。工作之初,躊躇滿志,但過一段時間,則感到不適應工作、應付困難,知識、熱情被掏空,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時產生跳槽想法,但又覺得似乎哪份工作都不適合自己。時間久了,會產生自卑、自閉心理,進而富於攻擊性,冷漠多疑。
一位正在哈市一家單位做事務秘書的先生,最近躲在家裡害怕上班,過去談得來的朋友,如今也不願交往。工作一段時間便要休息,短則一周,長則一個月。換了幾份工作,都乾不下去,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感到茫然。
據心理指導教師高源介紹,『職業枯竭』人群面臨的不僅是工作繁雜,社會期望值過高也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衝突。專家建議,社會,尤其是領導、家人的認可對職業枯竭者的心理支持相當大。如果本人實在感到不能適應,也不妨換個工作。但在跳槽時,應冷靜判斷職業需求和個人特點,理性鎖定職業目標。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