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31日電 幼兒的家長將親子園教師的授課內容作了詳細筆記,憑借帶著孩子去學習的經歷,竟然『克隆』出了規模更大的親子教育機構。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哈市親子園已達十多家,親子園這個在今年年初還很少被人了解的市場,短短幾個月競爭已趨白熱化,此現象頗耐人尋味。
親子園一夜『走紅』
早教特指針對0?3歲幼兒所作的各種教育,親子園是強調母子互動、教會家長用適合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新型教育模式,今年年初,這種教育模式在哈爾濱開始『走紅』,帶孩子接受親子教育一時間成為新派爸爸媽媽們的育兒首選。
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有的家長把教師在上課時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時間一久,這些家長發現,開個親子園沒什麼難的,而且它的潛力巨大,利潤豐厚,因此紛紛把投資方向轉向該領域,也就出現了一些『克隆』親子園。
據在哈市最早開辦親子園的一位園長介紹,有兩位家長帶孩子在他們親子園學習了半年之後,就按照他們的講課內容『克隆』了一家親子園,『克隆』親子園的授課內容、玩具、室內設施及孩子的娛樂項目都與他們的一模一樣,而且這家『克隆』親子園就開在他們親子園的道對面,以爭搶這塊早教市場。
記者隨後對哈市十餘家親子園進行了采訪,這些親子園的教學模式、教具都大致相同,每名孩子一年的學費多在2000元左右。
紅火背後有隱懮
面對親子園紅火的場面,一些早教機構的倡辦者和嬰兒家長們卻表露出自己的擔懮。一家親子教育機構的老總說,親子教育機構的增多,對早教市場的培育和推廣無疑將起到推動作用,但是,由於早教市場目前沒有具體的法律可依,任其自由發展下去,對這個行業而言可能是災難性的。他說,專業的親子教育機構會定期對員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而且教師都是經過專業學習的,而一些急功近利的『克隆』親子園只是簡單地模仿跟風,長此下去,他們可能會砸了這個新興行業的牌子。
有個兩歲兒子的王女士對此也有同感,她說,為尋找一家可靠親子教育機構,費了不少勁,由於各家教育機構辦學風格雷同,又缺乏資質認定,家長只能靠打聽作出判斷。
暴露管理的盲區
據了解,目前國內親子園教育方面還沒有系統、統一的教材,沒有具體的管理部門,早教市場上所教的課程多是一些早期教育機構專門研制出來的。而『克隆』親子園所教的課程,都是照貓畫虎『偷』來的,只會講那麼幾節課。
哈市早教專家劉艷霞說,早教是教師通過符合孩子自然發展規律的教材來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教師也應是師范類畢業學生,並且還要接受早期教育的專業培訓後纔能上崗。而目前在哈市開辦親子園,不管經營者是否懂得早期教育,只要符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就可以辦理營業執照,因此好多親子園變成純粹的商業機構。
一些幼兒家長表示,他們期望親子園能由教育行政部門來管理,以便教育界的專家指導他們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