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3日電近年來,隨著金銀飾品消費的增多,金銀市場暗藏的消費陷阱日益顯現。有關部門也在近期的市場檢查中發現,哈爾濱市的金銀飾品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
由於市民對金銀飾品的常識了解不多,選購時難以保證商品質量。金銀飾品按件銷售藏玄機。8月29日,動力區消費者郝女士反映,她在道裡區一家大商場選購金銀飾品時,營業員向其介紹說:『金銀飾品不按克銷售,每件飾品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七折。』最後,經過雙方討價還價,郝女士以983元(5.8折)的價格買到了一枚鉑金戒指。營業員還頗為神秘地稱:『這麼低的價格他們沒有賣過,內部人員買還打6折呢,最好不要往外說。』然而,第二天將信將疑的修女士經過稱重得知,鉑金戒指克數僅為2.35克(含標簽重量)。仔細一算,郝女士所購鉑金戒指達到每克419元的『天價』。事後郝女士了解中得知,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鉑金飾品最高零售價在295元/克。
商家自檢『拴』簽就賣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哈爾濱市經銷的七成金銀首飾來自深圳。由於受利益驅使,除少部分經銷企業能夠在金銀飾品上櫃銷售前,到有關部門指定的質檢機構進行檢測外,多數經銷企業均采取自檢自查的方式入櫃銷售,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商場。該業內人士稱,一般大型商場裡金銀飾品普遍賣得高,主要是存在名牌效應。有些品牌雖然做工要好一些,但是進貨渠道基本差不多,消費者在選購時一定要擦亮眼。一枚金銀飾品首先應打上廠標、含金量和克數。但是,有一些經銷專櫃在飾品上只標有含金量和價格,不標克數按件銷售,其價格很難掌握,顧客容易上當受騙。
識別真偽專家教你『兩招』
2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由於目前對金銀飾品的管理尚無法規約束。顧客選購飾品時如何『識假』,記者請教了省金銀飾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有關專家。據專家介紹,首先要注意認清飾品的標識,除耳釘、耳環等小飾品之外都應該有印記,如飾品的材質、含量、生產廠家。由於飾品的好壞是用肉眼看不出來的,消費者對此產生懷疑,可以去有關部門指定的金銀飾品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據了解,檢驗標准為10克以下的金銀飾品每件檢測費7元,10克以上按每克0.7元收費。專家稱,凡是見到飾品上打上『K』、或『足金』、『千足金』字樣的,均認定為是黃金飾品。消費者應通過『眼看手摸』的方法進行區別。如同樣大小或款式相同的首飾,鉑金的重量明顯更重。而且每件鉑金首飾上都會標有Pt標志,並以純度之千分數字代表,如Pt900表示純度是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