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個別開生面的社區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訓班在哈爾濱道裡區兆麟街道辦事處開班。來自兆麟辦事處3個社區的50多個青少年集聚一堂,他們談論的話題是多數家長和老師都一直回避談及的青春期性問題和艾滋病防范。
培訓班敲出『閉門羹』
為了辦起這個培訓班,兆麟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的工作人員對3個社區的適齡青少年家庭進行挨家挨戶的宣傳。雖已做好了吃『閉門羹』的准備,但是一些家長不合作的態度,還是讓他們大失所望。索菲亞社區的一些家長氣憤地將辦事處人員拒之門外,說:『本來我家孩子什麼都不懂,我們還怕孩子知道這方面的事呢!』辦事處的李健宏無奈地說:『許多家長分明是把我們當成引孩子「誤入歧途」的教唆犯了。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敲了幾百戶有適齡青少年的家門,而真正開門並接受此次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訓班的家庭不到三分之一。』8月30日,到辦事處上課的青少年有50人,其中60%是女生,年齡從14歲-23歲。
許多家長不放心培訓內容,都是陪著孩子來上課的。家長所持的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認為孩子知道這方面的知識越晚越好;有的認為孩子心理沒有這種思想准備,如果聽了課反而啟發了他們的好奇心理,會造成不良後果;還有的家長認為,系統地講解性的基礎知識,對孩子是有好處的,但是不要把性知識傳播得太深,容易誤導孩子。培訓班上課前的一個小測試,暴露出家庭性教育的空白。測試題是『碰到性問題願意尋求家長幫助的孩子,站左邊,尋求其他幫助的站右邊』,結果只有10%的孩子站左邊。
市第一醫院青春健康教育專家施莉瑩主任認為,家長們渴望孩子成材,不惜血本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們忘記了,孩子也必將扮演戀人、夫妻的角色,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與否將決定他們能否獲得正常、幸福的生活,在這方面,他們同樣需要接受強有力的教育,來幫助他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因此,父母有責任使孩子獲得性的基本知識,學習性別平等和兩性交往中的尊重、責任概念,使孩子掌握正確的性知識和性觀念。但是當前青少年的家長們都成長於一個性封閉的時代,幾乎沒有接受過正式、系統的性教育,處於性知識貧乏、性教育觀念陳舊的狀態。家長傳統的性觀念不僅使他們羞於談性,甚至有人認為性可以無師自通,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則是教唆犯罪。因此,倡導家庭性教育,首先要給家長補課。
答卷觸及『敏感區』
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對青春期和基本性常識的認知程度,培訓班在授課前後讓孩子們分別答了兩份問卷。問卷內容涉及『為有效地使用安全套,哪些事情應了解』、『哪種行為會感染艾滋病』、『怎樣預防性威脅和暴力』、『婦女最容易懷孕的時間』、『如果你的男(女)朋友要求你和他(她)發生性行為,你會怎麼做』、『談談你對自慰(手淫)的看法』、『你認為哪些人易感染艾滋病』、『如何能夠保護你避免感染性傳播疾病』等16個選擇和問答題。在講座中,只要一提到有關性的問題,小一些的孩子就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柳樹社區一個15歲女孩滿臉通紅地說:『老師,能不能不講這個呀?這好像不是我們該聽的。』但是十六七歲的孩子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培訓前孩子們所填的答案可謂千奇百怪,笑料百出。在回答『如何能夠保護你避免感染性傳播疾病』時,答案有『推遲首次性行為』、『使用緊急避孕藥』、『使用殺精劑』。只有4個人答『使用安全套』;在回答『哪些行為容易感染艾滋病』時,答案大多數都是『酗酒、與艾滋病人握手、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飯……』只有少數人答出『吸毒,共用針頭,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與艾滋病毒攜帶者發生性關系。』培訓後,大多數孩子都表示這樣的培訓讓他們獲益匪淺,讓他們了解了許多青春期知識和如何預防艾滋病的知識。一位女生說:『通過培訓,我終於知道我是怎麼生出來的了。』
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成長之道』
據青春健康教育專家施莉瑩介紹,不管有無准備,這一代孩子不可避免地早熟起來,性意識的覺醒也是必然的。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獨立意識、性意識和性情感開始萌發,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識,但又惟恐被別人發現或嘲笑。然而,往往因為得不到科學的指導而陷於迷惑、焦慮或衝動之中,常常出現偏離行為。再加上家長、老師對孩子或學生進行性信息封鎖,不僅從生理上有害學生,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好奇,促成學生從其他非正規渠道了解性信息,甚至嘗試一些不應該有的性行為,引出一些非常負面的個案。
兆麟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的負責人認為,社區辦青春期性教育培訓,開展正規的性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到最基本的性知識,即使是他們接觸到了一些不良的性信息,也能夠分辨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不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