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6日電 一個時期以來,穿梭在哈爾濱市大街小巷的『黑摩的』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頑疾。這些『黑摩的』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沒活兒的時候聚在街頭巷尾,攬生意等活兒;一旦有了生意,在街路上飛馳,無論路上有多少車,『黑摩的』見縫插針,在擁擠的機動車中游弋,快車道上沒有路,就上人行道行駛;一旦交通違章被發現或者發生交通事故,『黑摩的』加快速度,逃之夭夭,不要說乘客,就連交通警察也難找其蹤影。『黑摩的』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城市交通的『怪胎』。
『黑摩的』,頻頻肇事惹禍端
家住雙城市朝陽鄉的謝文軍今年2月份花1000元錢買了一輛港田三輪車,沒有駕駛證的他駕駛無牌照的車進行非法營運。5月19日,謝文軍駕車行至道外區濱江街4號對面路段時,由於前面車輛較多,不甘排隊的謝文軍將車開上右邊的非機動車道,將一名小學生撞倒。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交警部門處以謝文軍行政拘留15天,針對他無證駕車違法行為罰款2000元,無牌照的違法行為罰款200元,合並處罰2200元。謝文軍由此成為哈市按新標准執罰以來罰款數額最高的第一人。
前不久,在動力區植物園門前,一輛摩托車後座超員載著兩人,超速行駛與一輛小貨車相撞,造成駕駛員和後座第一人當場死亡,後座第二人受重傷的慘禍。據調查,事發時,這輛摩托車沿哈平路由南向北行至植物園門前時,與同方向行駛的福田牌小轎車後部相撞。
『黑摩的』,難以根治的頑癥
記者在市交警支隊有關部門獲悉這樣一組數字,目前我市無駕駛證、無摩托車牌照的佔總數的70%以上,而上路拉腳的為總數80%左右。港田車幾乎100%無證照駕駛,其中郊縣進入哈市拉腳摩托車和港田車就達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的一組數字顯示,我市摩托車發生事故達52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餘萬元,傷者死者70%為騎摩托車或乘摩托車的人,他們有的不戴頭盔,又沒有駕駛證,跑的又快,交警又不敢追,而他們什麼道都能跑,一旦出事,他自身也非常危險,乘客危險更大。由於交警只限於抓交通違法行為,沒有營運執法權,因此抓起來非常費勁,管理難度也非常大,同時由於停止了辦理牌照,我們只能采取強硬的處罰辦法,但對於這些沒有牌照的,我們管起來理不直氣不壯。
交警部門提醒市民,摩托車只是代步工具,不適於拉客營運,盡管一些下崗職工和殘疾人,用港田三輪車拉腳營運已經被一些市民認可,但是,交通管理部門給殘疾人用的港田車發牌照,是為了方便殘疾人出行,從沒有批准下崗職業、殘疾人用港田三輪車拉腳營運。市民乘坐『黑摩的』還要考慮發生交通事故之後的擔懮,『黑摩的』沒有牌照、即使有牌照的也沒上保險,發生交通事故後,乘客的賠償沒有保障,『黑摩的』甚至一跑了之,連人也找不到。
『黑摩的』,盼著有合法身份
記者近日在市區內的主要路口處采訪了許多摩托車車主,其中港田三輪車專門從事拉腳經營。在道裡區通江街夜市出口處,每天晚上聚集著10多臺『黑摩的』,有兩輪摩托車,大部分是港田三輪車。記者采訪了一位看似下崗職業的車主。他說,他和妻子都是下崗職工,生活相當困難,一家三口為了維持生活,他借錢買了一輛港田車,加入了摩托車拉腳的行列。他說:我們這行大多數人都跟我的情況差不多,打工沒人要,做生意沒本錢,只好去拉腳。如果我們有單位的話,工資再低也不願出來風吹日曬。我們也想規規矩矩守法經營,可是現在摩托車不給辦牌照,我們只能偷偷摸摸地乾。
在大發市場附近的二手摩托車銷售市場,一位賣車的車主對記者說,這臺車花5000元買的,纔跑了8000公裡,車沒咋地,,主要是沒牌照,拉腳的活兒也不太好乾,只好決定把車賣了。
『黑摩的』,為啥越抓越多?
有關部門曾經整治過『黑摩的』,我市也出臺了不再辦理摩托車牌照的規定,可『黑摩的』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記者在我市康安路摩托車銷售市場找到了答案。記者在這裡看到,這是我市最大的摩托車市場,附近至少有200多家摩托車經銷店鋪。在東北亞摩托車銷售中心門前,一位男士正在欣賞剛剛花3250元錢買到手的新摩托車。在東北亞摩托車銷售中心,前來看車的人川流不息,有的在問價,有的在看車。一賣車的年輕人對記者說,我們這個大廳裡有許多家,最近不知什麼原因,買車人逐漸多了起來。在其他幾家進行調查時,情況也大同小異。在康安橋下的摩托車交易市場,聚集了近千臺摩托車主在這裡賣車,雖然生意不是太興隆,但也有成交者,據市場裡賣車的說,這裡是東北最大的摩托車二手交易市場。
一方面是全市不再辦理摩托車牌照,另一方面摩托車市場銷售火熱,盡管買車的人中有許多不是為了拉客經營,其中也有部分郊區的農民,但是其中不乏買車為了拉腳者,摩托車市場的『入口』敞開著,『出口』已經關閉,結果必然是大量的『黑摩的』和無證的摩托車流入市場,『黑摩的』隊伍也就自然不斷的擴大。
『黑摩的』的危害不必多言,要從根本上治理『黑摩的』,有關部門應當堵住摩托車的入口,禁止在市裡進行摩托車的銷售和二手市場銷售;對現有的從事經營的摩托車規范或者取締,纔可能根治城市交通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