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8日電 近日黑龍江省城調隊就『擇校費』問題對省內7個城市35所高中的140位學生家長進行了專項調查,75%以上的學生家長表達了自己的疑問:收費標准是如何制定的,依據是什麼?收取的『擇校費』用在何處?高中階段教育投資主體到底是誰?
據調查,高中的『擇校費』 自費生、民辦公助生基本集中在3000?8000元/年,三年下來,總花費需要9000?24000元。當然,根據學校等級水平的不同,『擇校費』的收費水平會有所差異。調查顯示,省級重點中學3年的『擇校費』一般為18000?24000元,市重點中學為12000?18000元,普通高中最『便宜』,大概在9000元左右。
據此前一項對我省2050戶城鎮居民的抽樣調查顯示,教育開支幾乎佔去一個3口之家年收入的40%。各類高中收費價格不菲,但為什麼還是讓大多數考生家長趨之若鶩,樂此不疲,不惜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一所好學校呢?
調查發現,高中教育的瓶頸效應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由於高中教育各類設施嚴重不足,僅黑龍江省內,就有將近一半的考生要在初中昇高中的過程中失去受教育機會。在高中教育供需嚴重扭曲的同時,初中生就業渠道也受到阻礙。如今,高學歷者就業尚且存在困難,而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無論是在身體條件、勞動技能還是思想觀念等各方面,還都遠未達到勞動力市場的基本要求。這樣,接受更高的教育在家長們看來是自己孩子目前的惟一出路。
調查顯示,90%的家長認為『擇校費』去向不透明。目前學校以各種名目增加教師收入,爭相蓋樓堂館所,而學生家庭為了交『擇校費』卻要省吃儉用。
調查中,55%的家長提出,以政府財政投資為主體的教育資源到底能滿足多少學生就讀?目前規定的公費生與自費生1?1的比例是否合理?自費生自我投資的同時,是否也給公費生做了嫁衣?
對於『擇校費』問題,研究人員給出了不少建議:『擇校費』的收取標准應與居民收入掛鉤;盡快實現『擇校費』開支的公開透明,將其置於社會、輿論監督之下,要實行審計制和問責制;明確教育主體。對財政投資的教育資源能夠滿足的受教育者數量,不應由教育一個部門說了算,理應科學界定;提高高中教育能力,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在財力發達的地區,應盡快實現高中階段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