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代駕公司無奈關門
文、攝影/本報記者王浩
經歷了近一年的慘淡經營後,黑龍江省首個推出『酒後代駕』服務的平安代駕服務中心尷尬收場。今年5月30日剛剛開業的路通代駕公司也因為沒有生意可作,只經營了兩個多月就閉店關門了。『代駕』本來是為一些開車的人『飲酒』提供方便,沒想到遭到哈爾濱人的冷遇。
開業一年纔收到十多份訂單
『近幾年,哈爾濱私家車越來越多,本以為生意會越來越好做,可除了開始接過幾個單,後來乾脆就沒人過問了,公司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總共纔接了十幾筆生意。』據平安代駕服務中心經理闞曉明講,他們中心是我省第一家推出『酒後代駕』服務的公司,預想市場前景應該不錯。可從去年5月份開業以來,打電話訂單的人寥寥無幾,高薪聘請的司機也無奈另謀高就了。為了打開市場,公司打廣告、發傳單,開著宣傳車到處走,把本錢都搭進去了不說,最後也沒能使生意起死回生。
今年5月30日,哈市路通代駕公司成立。經理劉旭原以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後,許多人都開始重視交通安全的問題,『酒後代駕』這項服務應該更容易被人接受,可兩個多月過去了,新公司僅接到一個電話要求送醉酒者回家。這樣冷淡的市場反響,是他根本未曾估計到的。
據調查,市民觀念涉後和對代駕公司信任度低是代駕生意差的主要原因。有些駕車人愛面子,寧願冒『酒後駕車』的風險,對『酒後代駕』不屑一顧;而更多的車主則認為,讓陌生人開自己的車不托底。私營業主宋先生稱,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接受『酒後代駕』服務,主要原因就是不信任。私家車隨便給別人用,遇到搶車劫財怎麼辦?將來車輛被偷怎麼辦?駕車過程中造成車輛受損怎麼辦?在代駕過程中出現了車禍,責任和賠償應找誰?這些問號誰也弄不清。
『酒後代駕』
服務是把雙刃劍
『酒後代駕』服務,究竟是為司機提供一種人性關懷,還是對司機可以縱情飲酒的一種暗示?市交警支隊宣教處處長王玉生認為,『酒後代駕』作為新生事物的出現,的確對司機提供了方便,應當說是件好事兒。但是,從交通安全的角度講,『全天候』不飲酒應是一名司機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底線。『酒後代駕』的出現,雖然表面上看似減少了醉酒司機酒後駕駛潛伏的危害和尷尬,但實際上隨著『酒後代駕』新行業的出現而引發的一系列新問題同樣值得重視。首先,『酒後代駕』可能會導致貪杯的司機更加貪杯。在以前,許多司機因怕成為『馬路殺手』,在喝酒時盡管自身有貪杯的惡習,也往往會自覺地克制進酒欲望。可如今有『酒後代駕』作後盾,司機本身的這道最為必要的心理防線就可能首先被突破;再有,『酒後代駕』在可操作性上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解決。比如醉酒司機的人身財產安全問題、『酒後代駕』的行業規范問題等等。假若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酒後代駕』這個新行業就會出現諸多安全隱患。
『酒後代駕』管理處於真空狀態
記者從物價、交通和交警等部門了解到,目前,對於『酒後代駕』這類特殊服務的價格,物價部門並沒有管理權,尤其是一些個人間的私下交易更無法管理;而交通部門只負責運營車輛的案件,比如在乘出租車和公交車時所引發的糾紛,如果出現在『酒後代駕』的車輛上,只能尋求公安部門的幫助了;交警部門也只是處罰酒後駕車者或肇事者,至於是否有人提供『酒後代駕』,與他們的執法無關。
針對目前『酒後代駕』市場出現的『幾不管』現狀,黑龍江省啟凡律師事務所律師姜啟凡認為,既然『酒後代駕』這項服務的發展初期在管理上是個盲區,那麼消費者就應該從法律的角度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一般來講,在進行『酒後代駕』服務前,代駕公司與顧客之間應該簽一份合同,以構成委托合同關系。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代駕服務的車輛情況(包括車險情況)、出發地和目的地、收取金額等內容,約定發生事故等方面的相關責任等。
代駕公司一一倒閉了,『酒後代駕』又出了『變異』版。近日,記者在道裡區安國街一家酒店門前看到招工廣告:誠聘保安,要求有駕駛證的退伍軍人。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店之所以要招有駕駛經驗的退伍軍人作保安,主要是更好地為就餐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酒後代駕』服務。
『酒後代駕』作為新生事物,既然來了就有來的理由和需求。與其爭論是否應該發展『酒後代駕』業,還不如奉勸司機朋友安全第一,堅持『駕車不飲酒,飲酒不駕車』,這纔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