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搜 索
濟困助學基金陷入困境 受助生何時『反哺』
2004-09-12 06:32:59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實習生周雪莉本報記者史延志薛明

    新學期開始了,又一批新大學生興高采烈地走進大學校園。但是,呼蘭區教育局的有關人員及呼蘭區的許多貧困大學生卻樂不起來:由於近年來資金注入和利息逐漸減少,該區的濟困助學基金已呈『萎縮』之勢,不得不『蠶食』用以生錢的本金了。

    多少莘莘學子為圓大學夢而日夜奮戰,然而,貧困成為他們不可逾越的絆腳石。特困學生眼睜睜地看著那張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發呆,全家人為了幾千元的學費一籌莫展,這種場景每年都會在呼蘭區出現。

    1996年8月31日,在當時的呼蘭縣委、縣政府的倡導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下,我市唯一一個由區縣發起的專幫貧困學生上大學的基金會———呼蘭縣濟困助學基金會成立了,首批向社會募集資金78.8萬元。經過研究,基金會對本縣考上大學並申報資助的學生逐家逐戶進行走訪,從中選擇最困難的學生,並將助學金分為三等: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資助時間定為4年。當年資助特困學生29人,資助金額6.6萬元。

    當初設立這一基金會的本意,是想利用本金每年存在銀行所得的利息來幫助貧困學生,沒有特殊情況,不輕易動用這筆本金。然而,由於需要資助的學生太多了,盡管前幾年銀行的利息還很高,但仍不足以每年支付貧困學生的助學金。1997年,資助金額為11.15萬元,而銀行的利息只有9萬元多一點,本金就被『吃』掉了兩萬多。如此『惡性循環』了兩年後,到1999年,庫存濟困助學金本金只剩72萬元了。

    迫於無奈,2000年,呼蘭縣教育局再次向社會各界發出募捐倡議,共募得善款8.75萬元。同時也不得不降低了助學金的金額,改為一等2000元、二等1500元、三等1000元,並將資助時間由4年改為入學頭一年。盡管如此,由於銀行利率不斷下降,本金所得利息仍不夠支付每年的助學金,濟困助學基金仍處於入不敷出狀態。

    在呼蘭區教育局記者看到這樣一本大賬:截至2003年底,呼蘭區濟困助學基金累計收到社會各界捐款114.14萬元,產生利息50.41萬元,資助總額為86.2萬元,共資助學生474人,截至今年已有288人畢業離校。

    呼蘭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銀行利息不斷下調,加上資助企業更多地采用一對一的資助方式直接把錢給學生、而不是把錢投入到基金會,這些都是基金會『入不敷出』的原因,但是,在基金會資助下畢業了有了收入卻不知道『反哺』基金會的學生更讓他們覺得心寒。

    據介紹,2001年,由基金會資助的第一批大學生已經工作一年了,為了喚起這些學生的『反哺』意識,基金會給這29名畢業生每人發去了一封信,希望他們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和他們一樣陷入困境的貧困大學生。但是,基金會只收到了四份學生捐款共計1800元,此後幾年,陸續共有288名受資助的學生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但是再無一人『反哺』過基金會。基金會的負責人表示,這些畢業生裡可能有的人仍在與貧困斗爭,還沒有多餘的錢幫助別人,但不可否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缺乏這種『反哺』意識。

    『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們自己。』唱著這首歌,曾經被幫助過的同學是否該想一想:我該如何幫助別人?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