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搜 索
奉獻自己愛心 走近都市義工群
2004-09-12 06:29:2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記者葉勇戴剛

    名詞解釋:

    義工

    『義工』是指學生或社會個體根據自身特長和專業,在不收取任何物質報酬的前提下,自願為社會完成的義務服務。做義工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在美國80%的中學生都會到各種義工組織服務,醫院、圖書館、紅十字會以及許多公司也都會組織、提供各種義工機會。

    在我國,做義工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對學生樹立人生觀具有相當大的幫助。去年北京海淀區率先將義工服務納入中學生畢業考核的規定內:初中生要做20天義工、高中生要做30天義工纔可畢業。

    義工,這個一直在港臺電視劇中纔有接觸的人群,今天在我們這個城市中已經出現。他們或者三五成群,或者獨來獨往,為城市中最需要幫助的人群無私地奉獻著……

    福利部門義工在增多

    41歲的劉先生是中國某雜志社駐哈爾濱記者站站長,平時在工作之餘,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到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做義工。

    說到最初如何邁進義工的門檻,劉先生說十分偶然。那是2002年初,當時,劉先生在一家兒童出版社工作,見到庫房內有不少積壓的兒童圖書,就與領導商量將這些書捐給貧困兒童。劉先生來到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聯系,當年『六一』,劉先生與基金會的同志來到鄉下將這批圖書送到了貧困兒童的手中。

    此行對劉先生的觸動很大,一張張渴望幸福的貧困兒童的笑臉、一雙雙希望得到幫助的小手,讓劉先生怎麼也不能忘記。於是,劉先生決定為他們多做一些工作。這樣,他成了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的一名義工。

    據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基金會是社會福利部門,經費相對比較緊張,因此義工的加入會對他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幾年來,在這裡做義工的有十幾人。他們有學生、教師,也有白領與私企老板。

    劉先生每周都會抽出兩個半天時間到這裡。通過兩年多的義工工作,他了解了慈善這個偉大的事業,也了解到了社會的另一面。劉先生稱這兩年是對自己心靈深層次淨化的過程。

    帶孩子一起做義工

    王曉華曾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曾開過一家大酒店做老板,如今在一家保險公司供職。

    2002年,王曉華的母親患上了癌癥,在治療後期,她帶著母親來到了省腫瘤醫院寧養院。寧養院是港人李嘉誠先生投資的慈善機構,其主要工作是為癌癥晚期患者免費提供止痛藥品、身體檢查、心理調節等工作。送藥、心理調節這些工作主要是由義工來完成的。當看到義工每周准時將藥送到自己的家門,與老人交流溝通後老人開心的樣子,王曉華深深地為這些不圖名不圖利的義工感動了。

    時隔不久,老人病故,王曉華也加入到義工的隊伍。如今她負責兩名病人的送藥工作。家住道外區的72歲孤寡劉老太每月生活費是300元低保,幾年前她患上了乳腺癌,如今已經骨瘦如柴。從去年10月起,王曉華便為其服務。每次她來到老太家時,就與其聊天,幫助老太洗衣、做飯、收拾屋子。時間長了,兩人的感情相當融洽,劉老太也自豪地對別人說『這是我的親閨女』。『六一』時,王曉華送孩子到北京,送藥的工作就由愛人替了兩次,沒想到劉老太生氣了。回來後,王曉華帶著禮物再到老太家時,老太氣急了說:『你也太不把我當回事了!』王曉華委屈地放下東西就跑了出來。回到家,王曉華前思後想,終於明白了,十幾天中,老人的藥是沒有斷,但斷了的是心情。第二天,王曉華再次登門,兩人合好如初。

    在母親的帶動下,僅有12歲的女兒菁菁得知省聾兒康復中心的孩子需要經常與人語言交流以促進康復,便纏著王曉華帶她去。這下可把王曉華忙壞了,休息日,她要帶著女兒到聾兒中心做義工,每周二上午還要請半天假為兩名病人送藥。對此,王曉華說:是忙了些,也少掙了不少錢,但我的生活是充實的、心情是愉快的。

    幫助別人 提高自己

    在省腫瘤醫院寧養院,一群大四、大五的學生將畢業前的實踐課安排成到這裡做義工,杜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杜明的送藥對象中有一位17歲患了腸癌的女孩。在查出病的那天,女孩剛剛收到衛校的錄取通知書。從此,女孩一蹶不振,病情也惡化得十分快。在杜明等一群大學生接觸她之後,青年人身上所特有的朝氣讓他們很快成為了朋友。女孩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去年過聖誕節時,杜明與同學一起來到女孩家,送去了禮物與鮮花,並表演了不少小節目。當杜明與同學一起唱起了《愛的奉獻》時,女孩的雙眼濕潤了……

    如今,杜明與同學做義工已經一年有餘,提起心得,杜明說: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份鍛煉是在學習中難以得到的。

    橕起一片愛的天空,讓遇到困難的人得到及時的幫助。如今在都市中做義工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在我市做義工並沒有相應的組織,多是各自為戰。而在南方一些城市,義工協會已經在各級組織中成立。在采訪中,記者就遇到了不少這樣的提問:我想做義工,但到哪兒去做,哪兒又最需要義工呢?看來,義工組織應該在我們建立文明城市的同時加速組建了。

    『做義工不僅是可以幫助別人,同樣也在提高自己。』在記者結束采訪的時候,聽到了作義工的快樂所在。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