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搜 索
為哈爾濱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2004-09-13 07:00:38 來源:哈報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建委主任高迎祥

    省委做出哈爾濱『加快發展,當好龍頭』的戰略部署,為我市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性機遇,也給建設戰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學謀劃並加快推進哈爾濱城市建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建設戰線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未來幾年,哈爾濱城市建設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大氣、洋氣、靈氣』的全新定位,唱響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松北開發兩大主旋律,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和經營城市戰略,推動城市建設快發展、大發展,努力把哈爾濱建設成為載體功能完備、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豐厚、個性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北方名城。

    1.以路橋建設為重點,實施基礎設施工程,在完善城市載體功能上實現新突破。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運行和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先決條件,對城市建設和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今後幾年,哈爾濱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以路橋建設為重點,按照構建城市現代化大交通格局、建設交通樞紐城市的要求,重點啟動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力爭用3至4年時間建成長14.4公裡的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同時采取合資、合作及BOT、TOT方式,陸續啟動軌道交通後續工程,力爭用15至20年時間,完成『一環四射』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實現哈爾濱交通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完成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和經緯街過江隧道等7座大型跨江橋工程,為松北開發提供交通保證;完成三環路、四環路建設,構築城市外圍交通網;在城市中心區建設7座大型立交橋,解決重要交通節點擁堵,完善城區路網體系。到2009年,基本形成環網相聯、地上地下結合、快捷暢通的立體交通體系。同時,重點推進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供水、排水、供氣、公交等設施建設,完成磨盤山供水工程,實現市民飲水與生產用水分質供應,保證城市發展20年內不缺水;完成城區老化供水、排水管網改造,徹底解決13片低壓區群眾吃水難和道裡、道外部分地區排水不暢問題;加快二環路以外城區管道燃氣發展,方便群眾生活;增設公交線路,更新公交車輛,方便群眾出行。

    2.以綠化和治污為重點,實施生態環境工程,在城市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上實現新突破。生態城市建設是人類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結果,是現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勢。根據生態型園林城市建設規劃要求,今後幾年,哈爾濱市要以實施大綠化和治理污染為重點,按照園林建設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城區與郊區同步推進、大樹移植與其他綠化相融並舉的工作思路,實行超常規運作,基本建成生態型園林城市。實施清水工程:完成城區『三溝一江』治理,建成5座大型污水處理廠,到2007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基本消除水體污染。實施綠地工程:重點實施『兩屏障、三區域和一網絡』綠化工程,構築城市近郊和遠郊雙重綠化屏障,保護並擴大省森林植物園、太陽島濕地和天恆山林地三處重點綠化區,完善城區三橫三縱綠化網絡,形成城郊一體、環網相接的大綠化格局,到2007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平方米。實施藍天工程:完成道裡、南崗兩大集中供熱工程,拆除2000個大煙囪,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以上;建成4座大型垃圾處理廠,垃圾處理率達到98%,大氣質量明顯好轉,為實現園林城、環保城目標奠定基礎。

    3.以突出品位和特色為重點,實施景觀建設工程,在打造城市品牌、提昇知名度上實現新突破。哈爾濱因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自然地理環境、建築藝術特色,綜合形成了特有的城市文化和特色。我們要充分挖掘利用城市自然特色和歷史文脈,圍繞歐式建築文化、濱江和寒地城市特點,著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實施『一江一島』景區開發。高標准完成沿江風景長廊昇級改造和太陽島風景區深度開發建設,配合省裡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水利樞紐工程,用3年時間將沿江地區建成我市『王牌』景區。實施保護建築保護性開發。嚴格保護並科學開發城區珍貴的歐式建築,完成中央大街三期整治和索菲亞教堂地區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對現存的聖依維爾教堂等17座教堂建築進行搶救式整修,闢建阿拉伯世界、歐羅巴風情園、印度一條街、猶太一條街、女人街、巴黎廣場、高麗一條街、果戈裡大街二期等特色景觀,突出歐陸風情建築文化特色。實施冰雪景觀建設。繼續挖掘城市寒地資源潛力,精心規劃建設一批以冰雪大世界為標志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景觀和設施,打亮哈爾濱冰雪文化品牌。

    4.以改善群眾生活環境為重點,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優化城市環境質量上實現新突破。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是整合城市資源、完善城市功能、整體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城市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體現。我們要繼續把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向貼近群眾生活的區域延伸,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實施利民工程,集中整治社區和庭院環境,加快改善市民生活區環境質量;重點整治一批窗口區域和重點街路,進行綜合整治和昇級改造,提高環境質量;全面完成背街巷道改造、無照明街路燈安裝和市政土路鋪裝,努力為群眾創造整潔、優美、方便的生活環境;規范主乾街路牌匾廣告,整飾臨街建築立面,加強主乾街路市容衛生管理,建設一批燈飾景觀大道和燈飾景觀區,提高路燈亮燈率,創造優美亮麗的市容環境。

    5.以危房棚戶區改造和新區開發為重點,實施住宅建設工程,在全面提昇群眾居住水平上實現新突破。目前,哈爾濱市住宅建設正處在由量的增加向質的提高方向過渡階段。按照城市建設重心向新區轉移的指導方針,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道外、太平等危房棚戶區改造,力爭2006年前基本完成現有500萬平方米危棚房改造任務;結合松北、群力新區開發,加快建設現代化居住小區,到2010年,新區住宅建設將達到1500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7.8平方米;推進住宅建設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移,加快建設生態化、智能化小區,提高住宅建設水平,全面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實現城市建設大發展、快發展的目標,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城市規劃工作。按照省委提出的『高水平搞好規劃』的要求,堅持科學性和前瞻性原則,高水平、高質量編制我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強化規劃指導建設的作用;堅持重大規劃設計項目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全面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強化規劃執法監督,依法查處違反規劃的建設行為,突出規劃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二是實施經營城市戰略。全面放開城建市場,政府投資原則上只用於社會公益性非經營項目,逐步退出社會資本有投資意願的城建領域,對經營性和准經營性城建項目,一律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建設。以城建投資公司為依托,抓緊建立城建一級融資平臺,通過BOT、合資合作、發放債券和盤活城建存量資產等方式,廣泛吸引國內外資本、民營資本參與城市建設,逐步形成多主體投資、多元化建設的新格局。三是深化建設領域改革。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加速破解建設領域結構性、體制性的難點。推進建設體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設重心下移,通過市區共建、區建市補等方式,調動各區參與城市建設積極性。積極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方式改革,成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中心,解決政府投資項目分散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投資效益,確保建設質量。啟動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穩步推行特許經營制度,提高市政行業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深化城建系統政企分開改革,組建大型城建集團公司,盤活城建國有資產。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