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電 題:建起廣廈千萬間——七臺河實施規模最大的民心工程
今年年初出門經商,近日回到家鄉的七臺河人劉連向,眼前仿佛出現了『海市蜃樓』。原來破舊的平房區上,一大片樓房紅磚銀瓦,和青山相映,仿若幻境。這纔幾個月呀,足有70多棟,見識頗廣的他也為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而驚嘆!
這不是什麼幻境,這是七臺河市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民心工程』———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為沈陷區居民建起的『廣廈千萬間』。
心系沈陷區
由於七臺河礦區的特點是薄煤層,多層組,地質條件復雜,地下開采對地上影響直接,經過40多年開采,各礦區累計沈陷已達3.5 6.5米,沈陷面積已達71.81平方公裡,受災人口達9.6萬人。
沈陷給七臺河居民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老區沈陷問題早就引起了七臺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始終堅持不斷加快沈陷區治理步伐,在力所能及情況下,每年都投入資金治理改造,到2003年底,已投資2億多元。
昇騰的希望
今年1月中旬,一個喜訊讓七臺河人奔走相告,《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采煤沈陷區綜合治理方案》及所需資金的請示,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復。
七臺河新一屆市委、市政府解除沈陷區人民之懮,堅持不懈多渠道爭取省和國家對老區改造的支持,終於結果了。
按照治理總體規劃,總投資為11.92億元的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將計劃用3年時間,新建欣源一區、欣源二區等四個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安置居民14000餘戶。還將進行分散建設住宅,新建一批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對受損學校、醫院、橋梁等加固維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2億元,主體全部封閉,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完成總投資5.25億元。目前除欣源小區一期即將完工,一所小學校、一處鎮醫院近期也開工,5條道路維修也將完成。
全市五分之一人口的新居
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的重點之一,是為沈陷區困難居民及低收入礦工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以經濟實用戶型為主的居民生活小區。
近來,住在沈陷區的劉大爺,每天都和幾個老伙伴往即將竣工的欣源小區那溜達。選哪棟房,到時咋裝修,都是談論的『熱門』。他們早就打聽到了,小區一期11月末交工,二期明年11月末交工,到時共能建成146棟住宅樓,是全市最大的小區,能接納佔全市市區人口五分之一的4萬人口居住,趕上一個小縣城了!
沈陷區居民們對新建小區情況早就了如指掌了:總投資6.4億元的小區,不但依山傍水,而且裡面建有中學、小學、幼兒園、商業街、休閑廣場,銀行、郵政等設施一應俱全;不但有煤氣、有線電視、地熱供暖,普通礦工在家裡也可利用寬帶上網衝浪了。
建的速度快,質量咋樣?市沈陷區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人給人們吃了『定心丸』:為保證施工質量,工程由省發改委統一組織招投標。來自全國各地的10個二級以上大型建築企業參與建設。施工中有一些嚴格的辦法,如工程各級管理人員不能接受施工、監理方吃請,發現即開除;聘請了3位群眾質量監督員,隨時到工地監督施工等。
建設者之歌
短短幾個月,70棟住宅樓拔地而起。看著即將入住的新居,沈陷區的居民心裡有數:市委、市政府的科學組織,紮實推進,上萬建設工人頂風雨、戰酷暑,揮汗如雨,就是為了讓他們早日搬出沈陷區。
在建設工地,感人的事說不完。市裡主抓這項工作的常務副市長張昇,每周來工地三四次,指導工作,在工地食堂吃飯是經常的事。幾乎所有綜合治理辦公室人員每天早5點就到工地了,經常是半夜回家。他們的舉動讓人感動。前段時間,200多位沈陷區居民自發來到工地,買來水果慰問工人;新興區政府和街道辦買來10頭豬,犒勞建設者;礦區工會組織的『心連心』慰問演出,場面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