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齊鳴 記者 薛秀穎)為幫助畜牧業迅猛發展的家鄉解決牛糞處理難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生物系研究員、教授黃曉東博士帶著自己的科研成果,漂洋過海回到闊別已久的黑土地。在香坊農場附近那座佔地近3公頃的牛糞『山』旁,他建起了用生物技術處理牛糞的示范基地,年產兩萬噸生態有機肥的生產線近期即可投產。
據介紹,隨著黃牛、奶牛存欄數的迅速攀昇,我市許多地方已開始面臨牛糞處理這一世界性難題的困擾。地處幸福鄉哈成公路零公裡處的香坊農場,如今就因牛糞制約了發展。在這裡,2400多頭奶牛生活在設備和技術都是亞洲最先進的飼養環境裡,而在一牆之外卻山一樣堆積著這些奶牛長年排出的糞便。周圍居民苦不堪言,環保部門也多次下達整改通知。
據專家介紹,牛糞不經過生物分解,植物不吸收,直接進入土壤還會造成蟲卵、細菌污染和尿酸殺傷植物,再加上牛糞本身作為肥料的營養成分很低,農民們對牛糞均不感興趣。這幾年,香坊農場沒少派人各處張貼『免費供牛糞,送貨上門』的告示,可始終無人問津。
在海外從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多年的黃曉東,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以牛糞為載體,加入自己培育、擴繁來的北美前沿生物菌種,再填充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綠色無公害生物有機肥和有機無機復合肥。今年3月,他在我市海外留學生創業園注冊成立哈爾濱多倫多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與香坊農場合作建廠。目前,2800平方米廠房已經建成,年產兩萬噸生態有機肥的生產線即將投入使用。據測算,這裡每生產1噸肥料可消耗3—4立方米牛糞,投產當年即可實現牛糞不積壓,達產後第二年就可『吃』掉整座『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