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搜 索
283枚放射源等待『刀槍入庫』
2004-09-19 04:30:15 來源:哈報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記者章梅

    放射源,聽上去就是個可怕的名詞,如果放射源丟失散落於民間,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清查全國的放射源,日前,國家環保總局等三部門在全國開展了『清查放射源,讓百姓放心』專項行動。我省也同時開展了清查工作。

    我省發生丟失放射源案件11起

    至今仍有3枚放射源下落不明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質制成的能產生輻射照射的物質或實體。生活中處處都有放射性,人們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約有82%來自天然環境、17%來自醫療診斷、來自其他活動的大約只有1%。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可用混凝土、鉛、石蠟等阻擋,因此采取了安全保護措施的放射源沒危害。放射線可提高監測的准確性,通常鋼鐵廠、造紙廠、造船廠、農科所中進行無損檢驗都用放射源。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副站長許麗娟告訴記者,我省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放射源在各行各業中應用非常廣泛。一些大廠、大醫院、科研部門、高校都在利用放射源從事相關工作。

    據有關專家估計,全國放射源總數應在8萬枚以上,主要是銫137、鐳226、鈷60、鍶90、碘131、碘125等,待處理的廢棄放射源超過13800枚。其中至少有2000多枚甚至更多放射源失控。我國自1954年到現在共發生各類輻射事故1500多起,平均每年發生30餘起,僅今年頭四個月就發生9起。其中包括放射源丟失、被盜案件,造成環境的放射性污染和人員傷亡。我省也發生過多起放射源受照、丟失案件。

    案件回放:

    受照40秒喪失工作能力

    去年,哈市某大廠一車間利用探傷儀探測鍋爐質量時,放射源卡殼,沒有回到鉛石中,操作人員以為放射源安全返回,就進入車間工作,結果導致多人受照。後來,該廠接受教訓,及時安裝了檢測儀器,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增強了安全性。

    2000年,我市某研究所也發生了一起放射源輻射事故。按照規定,放射源放在水井裡。工作時,將放射源提出來。照射完成後,工作人員再進去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一次由於失誤,一名工作人員在放射源沒放入水中時就進入操作間工作,40秒後發現並跑出來。雖然受照不到1分鍾,但這名工作人員不僅頭發掉光,而且喪失了工作、自理能力。

    將放射源當啞鈴練臂力

    2001年鶴崗新華農場水泥廠丟失了一枚放射源。該水泥廠效益不好,在轉制時,放在鉛罐中的這枚放射源沒被移交,被棄置在倉庫中。後來倉庫中住進來一伙民工,他們將鉛罐『廢物利用』,有時拿它當凳子坐,還有人將鉛罐當啞鈴舉起放下練臂力。一天,好奇的民工想看看這個鉛罐中到底藏著什麼秘密,就將鉛罐砸碎,鉛罐中跑出一個2厘米長、1厘米寬的銀白色金屬片,特亮,民工覺得沒什麼意思,隨手將其扔進門後的垃圾堆裡。得知放射源丟失案件後,許立娟和同事迅速趕往農場尋找放射源。他們身穿防護服,戴上鉛眼鏡、鉛手套,用監測儀探測後發現,放射源還在,而且,周圍100米范圍內都被照了。控制現場,逐漸縮小查找范圍後,他們用20分鍾在雪堆裡找到放射源鈷60,避免了進一步的危害。在這次尋找丟失的放射源中,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許麗娟說,被放射源照射的人,輕者嘔吐、惡心、掉發;中度,免疫力下降、各種肌能減退、有的人需要截肢;重者死亡。如果放射源被盜並實施犯罪,譬如潛藏到要報復的人身邊,使其不知不覺中受照或死去,後果更不堪設想。

    據介紹,近十幾年來,由於企業管理不善等原因,我省共發生丟失放射源案件11起,丟失放射源12枚,找回9枚,至今還有3枚放射源散落社會,且這3枚放射源還處於一個半衰期中。

    我省全面清查放射源

    283枚閑置廢棄放射源未收貯

    按照國家環保部門的指示,我省於今年4月份開始進行放射源核查處理工作,『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容樂觀』,許麗娟告訴記者,許多用源單位沒有建立使用放射源的規章制度,管理不完善不到位的現象很突出,有的單位甚至連放射源存放常識都缺乏了解。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因收費、遺留問題等原因,致使一些閑置廢棄放射源至今不沒能強制收貯。

    管理漏洞:

    安裝放射源的分裝室敞開辦公

    牡丹江某醫院,使用開放性放射源,醫院沒有制定用源的規章制度,而且不知道放射源對人體的危害,安裝著放射源的分裝室裸露,醫務人員、患者進進出出。在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的指導下,該醫院包裝了鉛皮的分裝室,配備了鉛背心、鉛手套、防護眼鏡。

    踩了一腳放射源碘131

    一位專家在某醫院檢查時沒發現醫院有問題,隨後來到一家水泥廠,用儀器監測時發現水泥廠放射源濃度高,而其他專家拿來儀器檢測的結果卻顯示正常,最後在這位專家的鞋底發現了『謎底』,原來專家在其前檢查的那家醫院踩了一腳放射源———碘131!

    檢查中發現的管理漏洞令專家震驚不已。一位專家指出,解決放射源的安全隱患,既有政府的支持,也並非無法可依。國務院已經將放射源的監管職能由衛生部門調整到環保部門;我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已於去年出臺。可放射源丟失現象依舊存在。專家認為問題的實質在於,在那些責任心不強的單位和個人面前,再多的法規也會成為一紙空文。沒有程序就體現不出責任。專家強調指出,只有嚴格把好每一個關口,嚴格執行每一項程序,法律和規范纔能真正落到實處,纔能從根本上消解公眾安全的諸多隱患。

    收貯不上來的『不定時炸彈』

    為避免流失和帶來不安全因素,對於核查中發現的閑置廢棄放射源,省環保局要求強制收貯,統一保管。但因為收貯一枚放射源需要費用在2000元左右,而一些因面臨倒閉、轉制造成放射源閑置廢棄,還有一些因『文革』遺留問題造成無主放射源的企業、單位無能力負擔這筆費用,放射源依然由這些單位保管。其中,雞西柳毛礦有放射源11枚,但企業已連續3年停產,去年5月份還因管理不善丟失1枚放射源,目前無力負擔保管費用。困難企業交不上保管費用,還算情有可原,而有的單位經濟效益好,卻不配合政府工作。哈爾濱市某知名大學存放閑置廢棄放射源30枚之多,卻以收費太高為由拒絕上繳放射源。將潛在危害推向社會。

    許麗娟告訴記者,目前,我省清查出閑置廢棄放射源334枚,收貯廢放射源51枚,還有283枚閑置廢棄放射源沒有被收貯。這些閑置廢棄的放射源就像一枚枚不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安全。今年,河北、陝西、上海等地發生的丟失放射源事故,給社會和公眾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不良的社會影響,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消除我省的安全隱患,閑置廢棄放射源的收貯工作應引起高度重視。

    通過申報登記、現場核查等,環保部門掌握了全省放射源的最新數據,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設立警示標志、培訓專職保管人員、購置防護服、完善規章制度、增添監控設備等,將放射源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據了解,截止到目前,我省清查出應用放射源單位並現場核查228家,核對密封放射源2340枚(還在增加)。開放性用源單位39家,查出放射性核素16種。

    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我省並未因放射源丟失而發生大面積危害事故。但對於放射源的問題,仍然需要管理部門和用源單位增加責任心、管理力度,公眾也要掌握放射源的相關知識。

    在此,有關部門提醒公眾,碰見閃亮發光的小顆粒金屬,切勿擅自收藏,很可能放射源就在你身邊,此時應及時撥打環保舉報電話12369。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