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魂牽夢繞奉獻青春的地方 三百老知青重返"北大荒"
2004-09-22 09:55: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我們是吃過苦的一代,那段平凡而特殊的歷史既是我們的不幸,同時也是生活賜予我們的財富;今天我們依舊平凡,但平凡也將成為歷史———這就是知青,堅強執著、朴實無華。今天,當記者帶著萬千家庭牽系的目光,隨著杭州300餘名知青代表重返北大荒時,也與他們一起溫習著昨天,傾聽那以青春和血汗鑄就的歷史的回音。

    三百知青重返故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西子湖畔乘上專列,經過50多個小時的行程,他們回來了。杭州知青聯誼會秘書長劉肖強,是本次杭州知青專列的總指揮。他告訴記者,20多年沒回北大荒了,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們,如今最年輕的也有50歲了。當年共有5萬多名杭州知青投身北大荒,如今他們中有的是國家乾部,有的是留學博士,有的是企業管理者,但更多的還是仍舊如當年知青的名字一樣普通的工人、教師、職員,還有留守北大荒的普通農民。但大家共有的,依然是不變的北大荒人的心。這次專列是鐵路部門特批的首次杭州知青專列,300餘名知青將分赴紅興隆、寶泉嶺、建三江管局下屬的十多個農場。

    知青群中特殊人物

    最小的『知青』:『哈哈哈——』一陣清脆的笑聲從6號車廂傳來。這是小天天高興了,他是當年知青的第三代人。天天的姥姥蔡秀娟、姥爺許衛國當年下鄉時分別只有15歲、19歲。正是在北大荒,艱苦的奮斗生活把他們的愛情歷練得更加純真,他們在這裡結婚,並生下了女兒南南。女兒許南雖懷念在北大荒的日子,但由於工作忙,沒時間回來,所以只能讓自己的小寶貝天天跟著姥姥和姥爺,遠赴五九七農場。

    最大的『知青』:71歲的李厚立大娘是在哈爾濱站趕上專列的,她本算不上知青,她的老家在湖南,當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北大荒,成為這裡的農技專家、氣象專家。車上的知青都是她的小弟小妹。如今,李大娘的女兒工作在哈爾濱,而她的兒子接她的班,留守在北大荒,成為那裡的新農民。這次,她說啥也要跟著知青們再回北大荒。

    最扯不上關系的『知青』:今年41歲的杭州人張勤不是知青,家中更沒有親人是知青,但當得知杭州專列遠赴北大荒的消息後,他急不可待地報了名,於是成為專列上最搭不上邊兒的『知青』。他告訴記者,當年這些知青老大哥、老大姐們下鄉時,他纔上小學二年級。但不知為什麼,自從1978年的一天,一位知青朋友給他講述了北大荒的生活點滴後,他便在心底埋下了一個當知青的夢想,期望體味那種摻雜著酸甜苦辣的日子。

    知青教師心願未了

    一上列車,記者便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返城後便到湖南長沙做教師的杭州知青,為回到這片黑土地,專程趕到杭州,踏上北歸的征程。因為她走遍天南地北,始終令她難以忘懷的就是這片她生活了10年的黑土地,黑土地上的人、黑土地上的經歷以及黑土地滋養的那份真情。

    坐在記者面前的金彩鳳老師,雖已年過5旬,卻仍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江南女子的嬌弱。但有誰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江南女子,竟是他們連隊最後一個離開北大荒的人,她把自己10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黑土地的教育事業。1969年4月23日來到鐵力農場的金彩鳳不滿20歲,直到1979年6月,她纔作為連隊最後一名知青離開鐵力。

    『我來了半年多,便被分到小學當老師。後來也想參加高考,但由於學校教師緊缺,一直沒能實現願望。1978年我回杭州結婚,那時整個連隊只剩下我一個知青,當時的孤寂真是難以言表。1979年我離開的那天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火車開動後,我的學生們一邊跟在火車後面追,一邊大聲喊:『老師,您什麼時候回來……』學生家長也提著豆油、雞蛋來送行,而我一樣也沒收,因為我無法向他們保證什麼時候再回到這裡,沒想到這一走就是20多年……

    我這次回來,還要還一個未了的心願:1978年1月,學校放寒假,我在同事家中休息時發生了煤氣中毒。迷迷糊糊中,發現自己正躺在門外的雪地上,再次醒來時,卻躺在一位大娘家的熱炕頭兒上。大娘為了幫我解毒,幾乎走遍了整個農場,找來綠豆給我熬湯。大娘的熱心幫助讓我銘記一生,更教會我怎樣與人為善。現在,大娘已經80多歲了,如果不能在她有生之年見到她,將是我一輩子的遺憾。這次我特地帶來杭州月餅,雖然不知道老人愛不愛吃,但我想跟她一起過個團圓節……』

    找到當年救命恩人

    寒風中記者隨來自勝利農場的26名知青及其家屬,經過一夜顛簸到達地處烏蘇裡江邊的建三江管局勝利農場。尚未來得及休息,一名中年女子走進了客房,而知青陳月英快步走過去抱住了她,原來這名女子便是當初為陳月英接生、並保住了陳月英母女三人性命的龍麗英。

    二人一邊指著手中的照片,一邊回憶當年的往事。1977年曾因難產而痛失愛子的陳月英再次懷孕,由於她頭胎夭折,團部和知青們都格外小心,臨產前半個月便將其送到了團衛生所。不想住了15天,陳月英因想家心切偷偷跑回家中,而當晚她便出現了生產反應。丈夫和朋友迅速通知衛生員龍麗英,當龍趕到時,陳的羊水已破,知青們急忙攔下從門前經過運土的拖拉機,甚至來不及卸土,便將陳用門板抬上了拖拉機送往團衛生所。而行至五分之一路程時,嬰兒的頭部已從母體中露出,龍麗英立即指揮大家趕往鄰近的三十八團衛生所,產婦剛被抬下車,頭胎便順利產出。龍正在處理嬰兒臍帶,僅過3分鍾便發現又一名嬰兒產出,且身上裹著胎衣。龍急忙用止血鉗將嬰兒身上的胎衣撕破,而嬰兒卻一直沒有哭出聲音,屢次拍打後,嬰兒終於哼了一聲,3天後纔哭出聲音。而此時的陳月英已昏迷不醒……第二天陳月英醒來時,龍麗英已經送來了難得的荷包蛋。陳月英講:『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吃了多少個荷包蛋了,這次回來我就是要看看龍麗英,是她保住我們母女三人的性命。』

    老連長含淚『點兵』

    紅興隆江川農場,當白發蒼蒼的郝連長面前站了一排同樣鬢染白霜的老知青時,老連長的眼睛濕潤了。

    『你知道我是誰?』一位知青像當年一樣調皮地問道。

    『嗯——你是美華!』

    『還有我!』

    『你是沈濤!』

    『老連長,你還沒變,還是那麼嚴肅。』

    『老了,你們也老了,兒女都大了吧?當年還是一群小青年呢。』

    『何連長,他怎麼沒來?』

    『他幾年前就走了。』

    老知青們黯然。老連長也不由地摘下了老花鏡,抹去眼角的淚水。

    『你們在的時候正是建場初期,正苦呢。』相見怕傷情,老連長轉了個話題。老知青們告訴記者,那時這裡基本上是一片荒原,一路都是大草甸子,連電燈都沒有。在簡易的草房裡,睡的是用泥和草擰成的草墊子,一鋪炕上人挨人睡七八個,褥子疊成雙份兒,每個人就能搭著點兒邊兒。女知青顧文國稱,苦是苦了點兒,但當年也不知哪來的那麼大精神,每天早晨4點多出工,晚上六七點鍾完工,回宿捨還能學習,真的是與天斗,與地斗,天不怕地不怕。

    觸摸前塵往事,就像觸摸到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一個真實的人,有感有知、有溫有熱,只是分別多年又驀然重逢。幾十年的日子,就是由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心情組成的,請別撣去往事的塵土,不要忘記、不要涂抹……

    路過當年的打谷場,老知青張榮兒、呂春鳳夫婦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揮起扁鏟感受當年的生活。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