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電 隨著松北大開發,哈爾濱市許多住在江北的市民需要到江南市區工作。然而往返松花江南北兩岸的公交車還在延續多年的慣例,均在每天19時左右收車。另外,江上客運船只存在超載等安全隱患,令江北居民陷入出行難困境。
李師傅家住哈市松北區秦家屯,幾代人靠種地為生。隨著松北的大開發,他家的地被政府征去建學校,於是他和18歲的兒子過江來打工。李師傅在公路大橋『戳大崗』,兒子在服裝城附近找了個加工塑鋼窗的活兒。父子倆每天都是先騎自行車到大耿家,然後再坐80路公交車來到江南。李師傅每天要趕在19時80路收車以前回家,可兒子就麻煩了。夏天活忙時,兒子每天都要工作到20時,不得已,兒子只好吃住在廠裡,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纔回一趟家。兒子想家,李師傅和妻子也想孩子,可沒辦法,交通實在不方便。
周麗家住在哈市松北區松浦鎮團結五巷,4年前從糖廠下崗後就到哈站地下給別人賣服裝。上班時還好說,她可以每天先坐大渡船到道外,而後再騎30多分鍾的自行車到哈站,可下班就不順利了,大渡船每天18時停運,荷載12人的小船雖然21時纔停運,可由於過江的人多,經常超載七八個人,給本就不安全的夜渡帶來更嚴重的安全隱患。周麗幾乎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地坐船回家。周麗告訴記者,到了冬天就更難了,封江後連船都沒有,過江的人都去擠公交車,有時候等一個小時也擠不上一輛車。周麗說,到江北岸的54路、郊區6路等公交車都是19時末車,自己又掏不起打車錢,只能徒步走過冰封的江面,別提多遭罪了。
趙先生是在兩年前大學畢業後隨著工作單位一起落戶江北的。提起日常的出行問題,趙先生發愁地告訴記者,自己掙的那點工資幾乎都給出租車事業做貢獻了。自己是個性格開朗喜好交友的人,他經常需要在江南參加一些朋友聚會等活動,而連接松花江兩岸的80、85、88、118、54、郊區6路等公交車都是在19時前後收車,小船夜渡又不安全,自己每次打車回家車費都在40元以上。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趙先生不得不放棄了一些業餘生活,對此,他無奈地表示,大都市人的夜生活都是在每天20時纔開始,而自己雖然也是哈爾濱的城市戶口,卻不得不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實在令人難受。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隨著大學城的建設和哈市政府機關的入駐,目前哈市江南有20餘萬人在松北區工作、生活。為了方便工作,江北的一些政府機關和大企業都自備了大量公務用車和通勤車,每逢有職工加班,都不得不安排車輛留守。
有關交通專家認為,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江北開發建設的力度,更應該注重當地公交網絡體系的建設。同時,應合理安排公交車、船的運營時間,保證市民出行,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