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0月9日電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國有經濟比重比較高的省份之一,近些年來,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國企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探索了許多好的經驗。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國企改革作為四大重點工作之一,提出了用兩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任務,並出臺了配套政策,成立了專門的國企改革工作組。這是2004年7月20日至28日,以胡彪委員為團長,石玉珍、李貽衡委員為副團長的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赴黑龍江視察國企改革情況時了解到的。
黑龍江省國企改革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正確把握了三對關系。一是正確把握了改制與調整改造的關系。確立了『調整改造先改制,資源配置是市場』的調整改革總體思路,提出『改革的核心是調整所有制結構,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找到了一條新路子。二是正確把握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由各級政府行使出資人職責,一方面堅持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產權交易,為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礎。三是正確把握國企改革與對外開放的關系。黑龍江省提出,改革的根本途徑是對外招商,引進戰略投資者。黑龍江下力氣營造國有產權出讓的賣方市場,通過引進新的生產要素,以增量促存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為盤活國有資產創造了條件。
從黑龍江省各地實際來看,國企改制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錢從哪裡來,二是人往哪裡去,三是包袱怎麼辦。針對這些問題,黑龍江省通過企業自籌一塊、國有資產變現一塊、競爭出讓增值一塊、運用政策補充一塊、債務處置倒一塊、延期支付一塊、分級負擔分散一塊、集中處置銀行不良貸款後企業淨資產增值一塊等諸多辦法,解決錢的問題。為解決人的問題,黑龍江省提出在國企改革中『四見面』、『五監督』,充分發揚民主,維護職工的權利,使改革贏得了職工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已經實現改制的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正在實施和准備改制的企業也展現了發展前景。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去年產銷量達150萬噸,銷售額7個億,利稅3個多億。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通過重組企業集團,劃出優質資產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使企業的經濟增長速度近幾年平均每年達到80%以上,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5億元,今年預計完成10個億。
『改到深處是產權,改到難處是人員』。黑龍江省進一步推進國企改革,仍然面臨較多問題和困難。首先是觀念和體制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在一些國有企業和主管部門中,不願改、不想改,對改革缺乏信心的思想意識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其次是國有經濟比重過大,歷史包袱沈重,需要支付的改革成本巨大。黑龍江省國有工業產值比重為82.3%;一部分大型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100%;已有近140萬職工下崗,預計到2005年末,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需要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將達到35萬人。
黑龍江省國企改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老工業基地的特殊性。委員們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委員們在視察中發現,一些同志在困難情況下艱苦奮斗的精神使人深受感動,但委員們也感到有些同志思想深處還潛藏著計劃經濟的影子。黑龍江省要實現工業的二次振興,企業和乾部群眾要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市場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
二是制定配套政策和制度,加大企業改革力度。視察團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抓緊制訂豁免歷史欠稅、處置不良資產、減免銀行貸款表外利息、補助分理企業辦社會費用、分流安置富餘人員以及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以保障改革實施到位。
三是把國企改革與發展民營經濟結合起來抓,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有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產業基礎,要清除各種歧視性規定,在市場准入、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多種所有制經濟同等國民待遇,放寬投資領域,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制,參與能源、交通、電信和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行業。
四是把國企改革與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經濟環境結合起來抓。
五是把國企改革與推進科技創新結合起來抓。振興東北的核心是轉型,即從傳統工業化模式轉向新型工業化模式,從資源、資本驅動的工業化模式轉向技術、知識驅動的工業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