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電近日,鶴崗市113家礦山企業負責人參加了該市政府召開的綠色礦山行動動員大會,一場打造綠色礦城、全面建設綠色礦山的重大戰役從此拉開序幕。
鶴崗市累計生產原煤7億多噸,在礦業城市迅速崛起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目前,全市形成塌陷區面積達 42平方公裡,市區有10%的人口生活在塌陷區中,每年因采礦活動引發的各類地質災害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
面對日益嚴重的地質環境問題,鶴崗市政府積極探索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的有效措施,今年把綠色礦山行動列入生態市建設中,提出用15年時間逐步將資源型生產生活區打造成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化城市。到2020年,使總面積4300公頃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域得到全面恢復和治理。
鶴崗市國土資源局毛成義局長介紹,一年多來,鶴崗市通過引入市場機制籌集資金和申請國家項目資金,分別對興安礦露天坑、南山礦塌陷區、新一礦塌陷區、嶺北露天礦等重點區域進行了復墾回填和局部植樹綠化,取得初步成效。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