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3日電 農村金融市場供需矛盾,這個一直困擾金融系統的難題該如何解決?甘南縣農村信用聯社通過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簡化放貸手續等措施,不但為農民解決了生產資金,還使自身擺脫了長期負債經營的困境,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甘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多年來,農村金融市場供需矛盾突出,農民貸款需求量大,而信用社信貸資金規模小,投放能力不強,致使支農服務只能『量入為出』。
2002年5月,甘南縣信用聯社被列為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單位。他們抓住了這一有利契機,在全縣10家信用社中開展了利率浮動試點,活期存款利率上浮20%,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貸款利率按用途細化,種植養殖利率貸款上浮50%,其它貸款利率上浮70%。這一改革,猶如一塊磁鐵,使全社迅速吸納了大量農村閑散資金,僅試點半年後,全社各項存款就增加1.1億元,相當於前五年增加的總和,極大地緩解了信貸資金緊張的矛盾,增強了支農的『後勁』。
雖然信用社有了充足的信貸資金,但是貸款必須以實物作抵押的規定,依然令一些貧困農民望而卻步。為了使信用社成為農民生產融資的主渠道,近年來,甘南縣信用聯社大力推行快捷、方便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在貸款農戶中,將信用好、還款能力強的農戶,評定為信用戶,發給信用證。拿著信用證,不需要任何抵押,就可得到最高5000元的貸款。目前,全縣已有興隆、平陽、查哈陽3個信用鄉鎮,15713戶信用戶,年貸款額達4500萬元。對於還款能力差的貧困戶,只要有5至10戶自願組成聯保小組,相互擔保,每戶都可得到最少2000元的貸款。為了方便農民貸款,這家信用社在全縣95個村中,設立了137個信用站,農民不出村就可拿到貸款。如今,甘南縣有貸款需求的農民80%都能得到信用社的貸款扶持,有的鄉鎮甚至達到90%以上。兩年來,甘南縣農村信用聯社累計投放貸款3.2億元,增長速度達50%,位居全市各縣區前列。
同情、支持和理解,使信用社與農民實現了『雙贏』。甘南縣信用聯社的一系列真誠服務措施,不但解決了農民生產資金緊張的難題,也加快了企業自身的壯大。在正常年景,全社的貸款回收率都在95%以上,經濟效益直線上昇,已由原來的虧損社變成了盈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