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電 在授課教師相同的情況下,根據一個學年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每個學科都分成難、易兩個層次,兩個班級一套教師,上哪個層次的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自本學期起,哈市第70中學對初二至初四學年六個班級的三百餘名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1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是分層教學?據介紹,分層教學就是以同一學年的兩個班為單位,按學科將班級分成A、B兩層。B班針對接受知識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A班針對掌握知識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班級。隨後學生的作業也被分層,考試的試題也分層,讓每名學生都找到自己的起點。初三教師汪悄然說,分層教學解決的是學生學習上『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
分層教學是不是變相的分流教學,把學生分成快慢班呢?家長提出質疑:分快慢班是教育行政部門不允許的,對學生的成長不利。據該學校初三語文教師付慧菊介紹,分層教學和分流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分流教學是在教學上采取倚重態度,在師資、學習條件上實行不平等的待遇,對所謂的『好班』重點教學,對所謂的『差班』敷衍了事。而分層教學班級的學生是流動的,如果A班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認為可以到B班學習,可以向教師申請調整。其次是A、B兩個層次的班級都由一套教師來上課,只是上課的內容分成兩套教案。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據了解,在開始分層教學時,許多學生和家長擔心上A班是放棄孩子,於是多數選擇上B班,分層教學進行一周之後學生纔開始冷靜。三年A班學生金博文對記者說,他最開始選擇了B班,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又重新選擇了A班,到了A班後他接觸的基礎知識多了,恢復了自信心。
據了解,分層教學雖然因材施教了,但也有弊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難度,一名教師備課需要兩份教案,留作業需要分別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對於初中階段的學校搞分層教學,哈市第84中學校長董殿武認為,分層教學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但由於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都想讓孩子進入程度好的班級,目前分層教學方式在學校推行遇到來自家長的巨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