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誰為整治水環境埋單 大慶市水環境整治後管理難題待解
2004-10-19 13:42: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電 進入新世紀的大慶人,面對著經過45年采油形成的5560平方公裡這個黑龍江省最大、全國第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區,面對著愈發惡劣的地表和地下水環境,邁出了整治水環境以重整家園的歷史性一步。這一步既有令人矚目的成就,還有管理者難以為繼的苦澀。如何可持續發展,這是擺在大慶人面前的一大課題。

    地下水漏斗———大慶人的痛

    從長年工作在大慶地區的老水利專家李鎮西處我們了解到,大慶油田的開發,首先是將這個2.1萬平方公裡閉流區內的水排走,以使地面能乾爽地豎起井架。而采油,則經歷了自噴、『磕頭機』抽油和注水抽油及化學方法抽油幾個階段。目前磕頭機抽出來的,有90%是水,需要油水分離後獲取原油。

    據黑龍江省水文局總工程師郭姚生介紹,大慶地區地表沒有河流,為了解決油田生產生活用水,除了有70年代纔開始建設的『引嫩工程』外,抽取地下水就成為無奈的選擇,而過量抽取後,就形成了今天的5560平方公裡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另據黑龍江省科學院副院長、著名土壤專家郭春景介紹,地下水下降所造成的地表乾旱,是引發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慶市及其周邊嚴重的荒漠化,與大慶地區的地下水下降漏斗有直接關系。

    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鎮西,一說起大慶的水污染,就有些痛心:大慶市區由於境內無天然河流,加之閉流區內的水被排掉,更有生產生活產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排入轄區內的100多個自然湖泡,眾多泡沼水質黑臭,大多是5類、劣5類水體,不僅喪失了使用功能,而且成為大慶市100多個難聞、難看的『瘡疤』。究其原因,就是采油初期污水處理設施的不完善。

    同時,記者看到在大慶市市區以外的每一個抽油機邊,都是一片狼籍,而由於采油造成的『油井附近的油漬污染和植被破壞後的塊塊鹽鹼地裸露』所造成的『斑禿』,也隨處可見。有關水土保持專家認為,只要鑽井前將表土單獨剝離後恢復,油井附近的植被仍舊是可以恢復的。也就是說,只要在生產過程中稍加注意,未來恢復就少了很多的麻煩和投入。

    邁入新世紀,大慶人逐漸認識到,一個城市僅僅有寬闊的馬路、廣場和高樓,並不是完整的現代化;沒有能滋養萬物生靈的水,沒有能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水環境,大慶的現代化,就是殘缺的、不完整的,更是不可持續的。而5560平方公裡地下水下降漏斗和由此引發的地面下陷等地質災害,更是深藏在大慶人心中持久的痛。黎明湖美景背後的危機

    記者近日在大慶市水務局了解到,該市在3年前完成了供水、排水、治污等基本涉水事物的統一管理後,近兩年正在水環境治理和經營水利等方面不斷創新,使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雙雙嚴重的歷史性難題,正在發生根本性的逆轉,展現給世人的新大慶,將要實現『綠帶相連,森林環抱,湖在城中,城在綠中』,藍天、綠地、碧水相互輝映,環境優美、景觀和諧、獨具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

    幾年來,大慶市先後完成了東城區污水處理廠、黎明河污水處理站等一批污水處理項目,使該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由水務局成立之前的零達到了50%%;尤其令人矚目的黎明湖治理工程,作為大慶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首項工程已經完成。萬寶湖、明湖、碧綠湖和三永湖等一批水環境整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2004年5月25日傍晚,記者站在黎明湖畔的露天休閑劇場,看到幾百位市民茶餘飯後邊納涼邊看演出。在自發組成的業餘藝術團很『專業』的樂隊伴奏下,喜愛唱歌的市民們紛紛登『臺』獻藝,一陣陣的歌聲、掌聲和笑聲,把這裡變成了浩大黎明湖畔的歡樂的一角。

    幾年前,黎明湖邊還是垃圾殘土遍地、大風天一次性塑料袋漫天飛舞的骯髒場所;今天,它已經變為不亞於杭州的西湖。黎明湖畔幾百米范圍內的各個住宅小區的游樂設施和綠地,基本上沒有市民在活動,都被吸引到這個開放的、以水為核心的公園裡來了。

    當這裡已經逐漸成為大慶市政府所在地———東風新村的市民休閑中心時,有誰知道這個優美環境的建設,不僅有賴於大慶市政府多方籌到的5800萬元投資,每年還要管理、維護費用300萬元。僅水邊照明的電費,一年就需要60多萬元。而市政府每年僅有100萬的財力投入。為了使湖水達到景觀水體的標准,每年需從200公裡外的嫩江引入100萬立方米的新鮮水體注入黎明湖,這些水體如按市場價將耗資50萬元。假如沒有這些投入,整治出來的水環境,也是不安全和不達標的水環境。

    大慶市的水環境整治和管理,剛剛邁出歷史性的第一步,又遇到了繼續整治其餘的150多個湖泡的資金難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管理這些治理後湖泡的公益性經費由誰埋單的問題。資金鏈條,在這裡快要斷開。

    對改變大慶市水環境『一往情深』的水務局局長徐國臣,幾年來不僅在水環境整治的規劃、籌資、建設等方面傾注了巨大的精力,更在建後管理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指出,當水環境整治獲得了各方一致的好評時,市水務局作為建設和管理者,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水環境建得越好,管理費用就越多,政府的包袱就越重』這個無法回避的難題。

    據徐國臣介紹,面對著首開大慶市水環境治理的第一個項目———黎明湖管理經費的困境,他們在今後的整治中,將商請政府有關部門,在需整治的泡沼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用於發展夏季水利旅游、冬季冰雪旅游等,加上水面養殖魚、蝦、蟹等項目,他們將力求用經營水利來解決部分管理經費。但預計這些收入,對管理尤其是對新的整治,無疑是杯水車薪。資產化探索正在進行

    據了解,目前大慶水務局還開始進行經營方面的探索,比如在湖畔開飯店、成立旅行社及搞特色養殖等來彌補各項經費的不足。

    據黑龍江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環境評價處處長韓曉君介紹:隨著全球資源課題研究的深入,自然資源的資產化在我國已經興起。水環境作為一種資源,除了生態環境價值外,還有經濟價值。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在探求水環境資源資產化的途徑和評估辦法,其基本模式是比照土地資源進行評估。

    大慶市正在從事水環境經營開發的負責人王華菁,談到她從事這項工作的感受時說:『水環境資源有超出土地資源之外的增值效應,因為土地增值通常是由於環境效應產生的。由於水環境、礦山、城市土地等都屬於國有資源,經營開發國有資源,應由國家授權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經濟實體去運作,這就是應成立水環境投資公司的原因。』

    據此,韓曉君認為:未來水環境投資公司作為新生事物,作為被授權委托經營水環境的經濟實體,其運作方式應有所創新。就是將整治後的湖泊及其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土地,評估後劃撥給水環境投資公司,水環境投資公司以這些資產去吸引社會方方面面的資金,共同治理和開發泡沼。這就是說,實現資源的資產化後,可以為未來的整治開發奠定基礎,也就是為未來的水環境整治與管理,提供經營機制的保障。

    目前,大慶市水務局已經完成了《大慶市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針對五湖地區提出了明確的經營構想,即把湖泊周圍有利於旅游、度假村建設的用地,作為水務部門投資整治水環境的回報,政策性劃歸經營管理部門。未來管理埋單者仍是未知

    大慶市遍布濕地和沼澤的特點,使水環境整治剛剛拉開序幕,就具備了相當規模,水環境整治的地區成了大慶住宅建設的熱點。目前大慶正在依托已整治後的湖泊為中心,建設『五湖新區』。

    由於環境整治和管理的受益者是全社會,而不僅僅是哪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按照我國正在努力推動、在發達國家已通行多年的公共財政理論,即:『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管理社會』的觀點,水環境整治的埋單者無疑應是政府。

    據預測,在2020年以前,大慶市的100多個泡沼全部整治完成後,其投資將是30億元甚至更多,所以僅僅靠大慶市政府目前的財力是無力承擔的。

    那麼按照市場經濟『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未來的埋單者可能有兩個。一是因采油和加工而獲利巨大的石油石化企業,二是房地產開發商們。

    據記者的多方調查,幾年來,大慶市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多方籌集社會資金共2.5億元,用於已建成的黎明湖和正在建設的萬寶湖、明湖、碧綠湖及三永湖等5個水環境整治項目,其中石油化工企業也做了很多努力,共投入5000多萬元。但令人十分遺憾的是,獲利豐厚的石油石化企業在整治水環境方面,至今沒有穩定的、經常性的財務支出,只是根據每年的情況,不定期地『支持』一下水環境整治。這種支持,還沒有用法律法規的形式,使之能長期可靠地執行。

    幾年來,隨著黎明湖畔的環境質量巨變,周邊的住宅房價,由每平方米1200 1300多元,飆昇至3100元左右。有觀點認為,開發商因水環境的改善而獲利後,應該付出環境成本,其資金,應通過一定渠道,交給水環境的整治者,但讓開發商在『獲利』後『回吐』,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很難的。

    因此,大慶市對新誕生又已經是沒有退路的水環境整治、管理和經營開發,其所需經費只能在政府和企業中,商榷出一個合適的分攤比例和額度,並用地方法規的形式予以確認以便長期執行。倘若不能如此,大慶市的『湖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宏偉目標不但不能實現,而由此帶來的生態災難將不堪設想。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