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搜 索
『大辮子』無可奈何花落去?
2004-10-20 05:58:39 來源:哈報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記者 那躍娜

    今年5月,消失已久的『老摩電』重新出現在果戈裡大街,改頭換面成了老街上一道風景,而與『老摩電』有著『血緣』關系的無軌電車卻在公交行業不斷『萎縮』,數月前105路已停運,『大辮子』是否面臨著消失的命運?這成了許多市民關心的話題。

    昔日客運『主力軍』

    翻開無軌電車的歷史,它曾是城市客運交通的『主力軍』。1958年12月31日,兩臺無軌電車正式在我市上路,被命名為101路,承擔從省政府到汽輪機廠的客運任務,老一輩人還記得當時無軌電車都是集資建設的。在隨後的40年裡,無軌電車快速發展,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市布設線網達60公裡,在線路上運行的無軌電車達到298臺,共有11條運營線路,無軌電車成為市民出行經常乘坐的車型。

    線網拆除線路銳減

    然而到本世紀初,無軌電車業開始『萎縮』,運營線路不斷減少,只能用『無可奈何花落去』來形容。僅僅幾年時間,無軌電車運行線路便銳減到只剩3條。幾個月前,105路也停運了,人們只能從霽虹橋上盤旋在轉盤道上空的網線上看到它曾運行過的軌跡。

    記者在市電車公司了解到,105路無軌電車停運的主要原因是運行線路縮短。此前,105路無軌電車從道裡區工程街開往太平橋,全程共10站,由於街路改造線網被撤銷,從道裡開出的車只到哈煙廠,乘客要想去太平橋必須轉乘。行車不便導致乘客大量減少,到最後形成了『越跑越賠錢』的狀況。現在仍有兩輛無軌電車掛著105路的牌子,但都處在維修中,沒有運行。

    目前,市區內有無軌電車線網30公裡,利用率僅能達到50%,仍在運營的有111和117兩條線路,共44輛車。這兩條線路也並不完整,街路改造讓省政府到西香坊成了『無軌斷路』。在中山路上出現一段長達2.4公裡的無線網地段,途徑此處的111環路車主要靠啟動充電電瓶做動力,而這一段路使得該線路運行成本提高了30%。期間,為了解決無軌電車掉辮子問題和改進落後的外觀形象,市電車公司曾對這兩條線路車輛重新整修,全部換成軟座,拆除了以往易引起掉辮子的線網交叉器,但無軌電車整體發展問題仍有待解決。

    自身缺陷阻礙發展

    對於無軌電車的現狀,電車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無軌電車線路減少,表面上與城市路橋改建很多路面網線被拆除有關,其實阻礙它發展的根本問題在於自身缺陷。網線鋪設限制了電車,使它難以與其他形式的公交車競爭。鋪設線網帶來了高成本,同時線網又限制了無軌電車的機動性。此外還有視覺污染問題,因為隨著城市改造的深入,很多線路都統一埋入地下,而電車的線網卻成了必須保留在路面上空的部分,從而影響了城市美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關部門曾經想到『割辮子』求生存,引入一種時速可達45公裡的綠色環保電容車。該車曾在開發區試運行,最後由於身價過高而被閑置。據業內人士介紹,每臺車光電容就要30萬到40萬元,一臺車的總造價高達60萬元,雖然解決了充電的問題,可高昂的一次性投入在激烈的運營競爭中難佔優勢,電車公司不得不放棄了這種選擇。對於電車的未來,這位負責人表示無奈,目前無軌電車僅能維持現狀,未來如何發展沒有規劃。

    城市需要環保電車

    市環保局一項最新調查透露:『城市公交運輸,環保電車仍是主流。』由於公共汽車成為我市主乾道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而無軌電車具有空氣污染小、噪聲低的優勢。在我市一些流量大、道路狹窄、公共汽車集中的路段,控制尾氣排放的辦法之一便是啟用清潔能源,推行綠色環保電車。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通過不斷地技術更新、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等手段,我們可以掌握促使電車進一步發展的技術。目前,國內一些大城市也在積極尋求解決電車困境的方案。上海在整合了原有三家電車公司,成立巴士電車後,已推出5年計劃,准備將全市所有的現役電車置換為新型空調電車,並在內環線、延安路和南北高架下開闢新電車線路,這樣既能夠有效減輕架空線的『視覺污染』,又可緩解高架下機動車廢氣散發不暢、空氣質量差的現狀。

    無軌電車

    無軌電車是由車頂集電杆,從線路取得電源的公共交通車輛。底盤和車身與汽車中的客車結構基本相同。用直流電動機驅動,通過電氣控制變速和倒退。行駛平穩,加速快,噪聲低,沒有排氣污染。但因要裝設直流電源和輸電線路,一次投資高於客車;輸電線路出現故障時,會影響全路線車輛的運行。

    第一輛無軌電車是德國人馮·西門子發明的。早期的無軌電車很像輪式馬車,車廂為木結構,裝有實心橡膠輪胎。這種無軌電車1911年在英國的布雷得福特市開始投入營運。30年代,無軌電車在世界上得到廣泛應用。50年代中期世界上約有500個城市擁有無軌電車。

    20世紀60年代,大量轎車成為私人交通代步的工具,柴油公共汽車大量出現在城市交通中。世界上不少城市無軌電車相繼停駛,英國甚至完全拆除了無軌電車線路。70年代初,由於能源短缺和汽車污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無軌電車重新受到發達國家的重視。為了改善無軌電車的機動性,有些國家在車上加裝蓄電池作為輔助動力源。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