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科技大省要快拉住市場的手 第六屆高交會調查與反思
2004-10-22 10:17: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電 第六屆高交會已經降下帷幕,又一大批科研成果湧出象牙塔找到了市場。在展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交會之所以受到追捧,其主要原因就是搭起了極富實效的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黑龍江省的科研成果也在接受著市場的檢驗。

    科技大省的尷尬

    該省的確非常需要借助高交會這樣的平臺,來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拓展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擁有哈工大、哈爾濱工程大學、703所等著名大學、大科研院所的黑龍江,一向被定位是『科技大省』。但她同時很難擺脫這樣的尷尬:科技資源與成果轉化不相匹配,成果與市場一直是不相粘合的兩層皮。

    每年有科技成果上千項,但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並取得規模效益的比例不到10%,能夠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更少得可憐,今年1-9月份,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實現7841萬美元,同比增長32.6%,但還不足我省出口總額的3%。

    在外地人眼裡,黑龍江就是一個科技實力雄厚而卻創造不出與之相應的產值的地方。在深圳做投資項目分析業務的李興根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外地人。國家振興東北的戰略,讓敏銳的高科技投資商也將目光瞄向了東北。在我省高交會展區,李興根仔細了解了我省帶來的項目及投資前景。他坦言,過去只知道哈工大、大慶石油在黑龍江,但對那裡的高新技術產業卻知之甚少,也不知道有什麼科研成果創造過大的市場價值。

    『兩層皮』如何粘合

    在高交會為記者准備的手冊中,有這樣一份資料,深圳科研成果轉化率在80%以上,企業為主體的研究開發特色越來越明顯,90%以上的研究開發機構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究開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

    高交會期間,某大學深圳國際技術創新研究院郭志老師忙得不亦樂乎。

    因該大學與深圳合辦研究院,幾年前郭志從哈爾濱來到深圳。雖然同樣是從事科研工作,但郭志卻感受著兩地之間的巨大差異。他告訴記者,過去,他們搞科研,科研任務主要由政府下達,科研經費主要靠政府投入,科研成果主要靠政府推廣。科研機構游離於企業與市場之外,在成果轉化方面,很多科研成果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科研成果大多停留在發表論文和鑒定結論上,被束之高閣。而在深圳則不同,進行一項科研前,先進行市場調研,預見市場所需,從一開始就考慮市場。他指著自己學院的展品———可穿戴式計算機、穿戴式DVD、指紋鎖……以這些參加展會的成果為例,我們把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周到了,企業如果決定投資,只要拿過去就能生產,根本無須經過漫長的小試、中試、改進的過程。

    郭志說,他也到該省的展位去看過,有些項目確實不錯,但幾乎都沒有樣品,只是一些展板,一些項目冊,離真正推向市場還很遠。試想,投資商怎麼會對這些纔進行了一半的科研成果投資呢,誰來承擔後一半的工作呢?

    企業需要配套環境

    事實上,為讓科技大省名符其實,該省采取了多項措施———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化資金、高新技術出口獎勵資金、外貿發展金等,專項用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促進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通過高交會等各種渠道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場,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但是,要讓科技大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真正名符其實,除了科研體制自身需要改革,解決成果轉化的難題外,更需要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生長的基本環境問題。

    在高交會上,一位我省人士告訴記者,第一屆高交會我省有五個引來大筆投資的項目,後來成果轉化、企業壯大後,相繼移到中關村去了。原因不是我們省的政策支持不夠,而是沒有配套產業,一個小小的零件都要到南方去購買,無形中讓企業增加了成本。

    本屆高交會我省交易團的組織者———省商務廳與省科技廳的相關人員也向記者闡明這樣的道理:要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生長基本環境問題。我省曾培植過不少優秀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很具有成長性,但一進入成長期就飛走了。這並不是具體的個人、具體的部門力量所能控制的。市場是一片自由的天空,人家要發展,你這裡不能滿足,人家自然要走。不少參加了幾屆高交會的參會代表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科技產業發展要有一個吸引科技產業的環境。搞一個高新技術產業,要求有配套產業支橕,要求有相對成熟的人纔市場、產品配套市場、貿易渠道和資本市場等,只有解決了這些科技投入之外的問題,纔能緊拉住市場的手。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