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市場化管理企業農民雙受益 哈爾濱市阿城航天育種大豆豐收了
2004-10-25 15:13: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5日電 近日,在阿城千畝農業科技園區,記者看到了黑龍江省惟一的與國家航天育種中心合作種植的航天育種大豆豐收的景象。據介紹,園區采取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科技引進與開發示范相結合,產業化連結與帶動農民增收相結合的模式,建園半年來,收到了少投入,多產出,兼顧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阿城農業科技園區今年3月啟動,選址在阿城小康示范村西華村和省級文明村紅新村的1000畝農田,在項目規劃上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實行市場招標。經篩選,有三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營主體入園。黑龍江三北綠化工程公司建設300畝優質苗木小區;省農家金農業發展公司建設200畝航天育種繁育推廣基地;阿什河出口肉牛養殖公司種植200畝優質牧草。這三個企業都是近兩年政府農業開發項目的建設單位,而且分別以東北林大、省春田農業科技開發研究所和省農科院為科技依托單位,開發項目科技含量高,推廣價值大。還有400畝綠色水稻種植項目,在農業開發辦直接指導下,交由紅新村20戶農戶統一規劃實施。

    園區交給企業和農民經營,政府應負的管理責任並未放松。6月中旬,阿城市植保部門掌握了草地螟將大面積為害的預報,及時指導各入園企業和農戶噴藥防治,有效控制了蟲情。還在治理草荒時,協調調動勞力,妥善解決了與農民爭工的問題。投資園區道路、橋涵、機井等基礎建設,為入園企業和農戶提供必需的綜合服務。

    目前,園區的這種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已被證明實用有效。園區四大項目均有良好的效益。航天育種小區栽種了7個品種的太空大豆和太空蔬菜,由於生長情況達到預期效果,國家航天育種中心已同意將這裡掛牌為黑龍江航天種子繁育基地,並同意留下30%的種子用於扶持當地農民。苗木小區繁育了20多種我省山區苗木,為北方城市綠化增添了新樹種。從東北農大引進的5個優質牧草品種試種成功,將在當地大面積推廣。園區建設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出租園區土地的115戶256個勞力,除收取土地租金外,僅入園打工人員均增收350元以上,還有70多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